语文的表现与存在读书笔记

语文的表现与存在读书笔记

ID:32174741

大小:70.26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2-01

语文的表现与存在读书笔记_第1页
语文的表现与存在读书笔记_第2页
语文的表现与存在读书笔记_第3页
语文的表现与存在读书笔记_第4页
语文的表现与存在读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的表现与存在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表现与存在》读书札记一《语文:表现与存在》是潘新和先生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学”的奠基之作。是先生二十几年来在语文表现与存在层面上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和总结。一方面,从历史专著中寻语文;另一方面,从张志公,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这些人物中寻语文。从每个历史阶段代表人物的风格上审视语文教育的特点  “集百家之言,立中肯之说”是先生的治学信念。    一、何谓“语文本体论”  本体论就是探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个抽象的、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基础。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是不是都有自

2、己的抽象的根据。简单的说,形而下就是指的现实的我们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   二、对语文生活化的理解    生活狭义上是指人于生存期间为了维生和繁衍所必需从事的不可或缺的生计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即为食衣住行生活。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工作、休闲、社交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生活大体上可划为三类,即“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除此之外,还有“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大

3、分类法)。   生活是什么,因为没法对它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在和语文相连时,生活这个词又蕴含另一层的含义。 《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取悦于人。真正遵从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述学是做学问的一种方式,何谓述学,这可从清代大学者汪中(字容甫)所著《述学》谈起,而先生所言的“述学”在述旧的基础上陈说、叙述。  以应付生活为目的,以阅读为本位,在具体的操作上吸收,适用型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工具论,应需论等思

4、想成了语文教育思想前进的禁锢。语文教育应指向什么?先生用生命的言语向我们诠释了语文教育的价值的真正取向。语文教育是为发展、创造诗意的人生(审美的、精神的、存在的)奠基;是为归化于精神家园;是遵从人的生命意欲,注重人的生命本体的内在发展需要。为人生,为存在就是为了人的符号生命意识和言语生命力的自由自觉的发挥。认识语文和语文教育归途的探寻,也是寻找认识生命,认识自我的归途。    先生从写作学的研究转向阅读本位思想的探寻,与张志公,叶圣陶等前辈们的传统语文“阅读独立目的论”的教育观不同之处在于,他强

5、调写作,认为写作才是阅读的目的。娱乐消遣的阅读不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功能,学校的语文教育应是提升文学表现能力。阅读应指向写作。若是没有指向写作的阅读是未完成的,不完整的。真正完整的写作行为是包含阅读的。读和写的矛盾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矛盾。从阅读走向写作,将写作视为目的,阅读视为手段和过程,在过程中体悟,在写作中得到释放。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考察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看什么,他认为是看阅读。先生则认为是写作,我也赞同这种观点。考察学生读的如何还是得写出来,例如鉴赏评论等。而说只是即兴表达,写是深思熟虑的。人的思

6、维一旦变成语词,用语词呈现,那样写出的东西会促成思的深度。总之,写作水平包含阅读水平。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文学性”的论争在先生的著作里称之为“语文之蔽”。何谓蔽,蔽,障也,隐也。――《广雅》。《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为遮盖,挡住。而此处称蔽,我认为不仅指出语文教育的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状态。同时也和闽派语文的“去蔽”精神是有联系的。在《开放潮》2008年第六期,孙绍振老师有篇题为“闽派语文的‘去蔽’精神”的文章。在此文中,我们能深刻而全面的理解闽派语文的“去蔽

7、”精神。也能理解这几年我们省语文高考试卷改革的指导理念所在,以及看到其努力实施的成果。     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提出有其时代的背景和生长的土壤。首先,会出现二者后来的论争归根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论争。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寥寥数语就可概括,就可解决的。由于语文课程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也由于语文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密切关系,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才要去蔽,不断的探寻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本体论的研究才会不断趋于本体。正如《语文”表现与存

8、在》中所说,这是个终极性的命题,是思维的逻辑起点,制约着课程的整体建构。其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提出有其合理之处。这种合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合理,任何理论的提出都会带上时代局限性的枷锁,所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审视理论。不能全盘否定。    1、工具论   在语文学界“语文是一种工具”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据说,“工具论”是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在《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叶圣陶的篇章中就提到,有人对“工具论”的批判,此批判并未真正的触及语文本体论的认识。恰恰“工具论”只是叶老“应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