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55320
大小:23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01
《关于扶风历史的调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2014学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论文)题目:关于扶风县历史的调研学生姓名:赵岐学号:201205040336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指导教师:王丁2014年1月26日关于扶风县历史的调研摘要: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炎帝生息,周室肇基!扶风县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西周文化的发祥之地,素有“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历史名人辈出,后稷教稼、班固治史、马援请缨、马融讲经等典故彪炳史册。关键词:扶风县历史文化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目录一前言:1.1调查背景1.2调查目的1.3调查时间1.4调查
2、地点1.5调查方式1.6调查过程二、正文现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深厚文化底蕴历史名人旅游资源一前言:1.1调查背景:扶风县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历史、人文文化积淀深厚,旅游文化发展迅速,贯古通今,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亟待更多人的了解。1.2调查目的:对于扶风县的历史、人文文化进行调查,结合现代旅游文化,对其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其历史文化等有更深一步的认识。1.3调查时间:2014年1月20号——2014年1月26号1.4调查地点:扶风县各个景点1.5调查方式:查阅资料实地走访1.6调查过程:走访扶风县各个景区,对现在实际情况进行记录。通过查阅资料对扶风县
3、历史历程进行全面详细,再进行实地走访观察了解实际情况,从而对扶风县的历史、人文文化、旅游业有个很全面的了解。二正文: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炎帝生息,周室肇基!扶风县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地处关中城镇群的核心层、西宝交通大动脉的黄金点、西咸都市经济圈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结合部、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中点,毗邻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面积713平方公里,辖9镇2乡169个行政村43万人。扶风属黄河流域,处暖温带。年平均气温为12.4℃,水量充沛。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跌落,依次为北部乔山山脉、低山丘陵、中部黄土台塬、南部平原川道。全县的交通
4、、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优越,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陇海电气化铁路、西宝公路中线、北线、高速、法门寺——汤峪二级旅游公路、法门寺——乾县二级旅游公路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扶风是陕西省农业大县和教育名县,也是一个全国旅游强县。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又以“青铜器之乡”著称,佛教圣地法门寺在世界享有盛名。现代行政区划:扶风县辖9个镇、3个乡,205个行政村: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太白乡。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县属姜氏国(部族)。 黄帝时期,属岐伯国(部落),后稷周国(部落)。 尧舜时代,
5、为周始祖弃的封地,属后稷有邰氏。 西周时,属岐邑,为京畿。 东周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内法门镇始设美阳县,揉谷乡法禧村设邰县,属内史。 西汉时,美阳县、邰县始归雍国,后属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归右扶风辖领。新莽时属扶风县都尉大夫府。 东汉时,美阳县辖区未变。南部邰县改为武功县。 三国时,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 西晋时,美阳县属扶风国,武功县属始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美阳县。在今县北部、岐山县东北部设周城县,美阳县并入周城县,治城在今周原遗址,归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县,在武功县治
6、姜塬嘴设美阳县,辖今县南部、武功县全部和太白、骆谷、邰亭等地,归武功郡辖领。 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阳县治崇正镇。建德三年(574),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撤美阳县,县地归岐山。置武功县治于中亭川(今武功镇)。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改三龙县为岐山县,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岭)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川县。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改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元和三年(808)撤岐阳县。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时,扶风县设置未
7、变,归凤翔府辖。 北宋时,县置未变。 南宋初(1127),金人统治北方,更名扶兴县。后又复原名,归凤翔府辖。元、明、清时,县名和治城均未变更。元时属陕西行中省凤翔府辖,明清归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辖。 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归宝鸡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 1949年7月13日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宝鸡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1961年8月从兴平县分出至今,隶属宝鸡市。深厚文化底蕴:扶风是炎帝姜氏部落的故里,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周文化是一种以“天”为精神信仰,以“德”为价值原则,以“和”为社会行为准则
8、的完整而协调的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的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