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00101
大小:28.8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25
《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3第7单元考点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届高考历史轮必修3第7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必修3第7单元 考点14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课前自主学习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背景:科技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大力扶持: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重点发展尖端科技。改革开放后提出“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成就: 国防科技:①原子弹:1964年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1967年颗 氢弹 爆炸成功。②导弹:20世纪60年代从仿制到自制成功,钱学森作出重大贡献。③卫星:197
2、0年颗 人造地球卫星 进入预定轨道。 医学:1965年首次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农业:1973年 袁隆平 培育出被誉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的籼型杂交水稻。 航天技术:①1984年成功发射颗试验通信卫星。②XX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 神舟5号 ”载人宇宙飞船。 信息技术领域:①1983年成功研制出台每秒运算1亿次的“ 银河 ”巨型计算机系统。②XX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 超级 计算机。 原子能技术的和平利用:相继建立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疑点1】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为何如此巨
3、大? 指点迷津: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力和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素质。由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有了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因此取得很大成就。 二、“双百”方针 .提出: 背景:①新中国成立,激发了 文艺工作者 的创作热情。 ②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提出: 1956 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是一个 基本性 和 长期性 的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
4、方针和根本保证。 成就:使20世纪50年代科技文化呈现繁荣景象,代表作有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 .挫折阶段: 原因:“左”倾错误影响,政治运动扩大化,文学艺术问题上升为政治乃至阶级斗争问题。 表现:20世纪60年代大批作品被批判,作者被批斗;“文革”时期《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几个样板戏一统天下。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的春天: 邓小平提出:文艺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贯彻“双百”方针。 【疑点2】“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什么
5、不同? 指点迷津:可以从实质和所代表的群体来阐述。“双百”方针是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国家的代表,为推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而推行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提出的自由是为资产阶级服务,属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其次“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有前提,那就是必须在社会主义的范围内,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现代中国的教育 .人民教育的奠基: 新中国成立: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 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刘少奇提倡两种教育制度:即 全日制
6、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 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主要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同时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动乱中的教育: 表现:“文革”初期,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考制度被废除。1968年底,掀起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运动。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影响:“文革”使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教育的复兴: 77年 恢复高考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加快教育改革: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高校实行“211工
7、程”计划。 教育投资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社会力量办学启动了“ 希望工程 ”。 加强西部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疑点3】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指点迷津: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科技的进步能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教育是基础,国家才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课堂精讲精练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 0世纪 0年
8、代 以前美国敌视新中国,想扼杀新生政权 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提高了国防实力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 0世纪 0年代 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