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北京市平谷区八下期末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北京市平谷区八下期末数学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50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2,3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节能、节水、低碳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A.B.C.D.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1,2B.−1,−2C.−1,2D.−2,14.如图,为测量池塘岸边A,B两点间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OB的中点分别是点D,E,且DE=14米,则
2、A,B两点间的距离是 A.18米B.24米C.28米D.30米5.某中学组织了一次读书活动,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在本次调查中,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2,1B.1,1.5C.1,2D.1,16.如图,反映的过程是:小强从家跑步去体育馆,在那里锻炼了一段时间后,又去早餐店吃早餐,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在体育馆锻炼了15分钟B.体育馆离早餐店4千米C.体育馆离小强家1.5千米D.小强从早
3、餐店回到家用50分钟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AO=ODB.AO=OCC.AO⊥ODD.AO⊥AB8.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BD=24∘,则∠BCF的度数是 A.48∘B.36∘C.30∘D.24∘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所示.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 甲乙丙丁平均数80858580方差42425459A
4、.甲B.乙C.丙D.丁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点E是BC边上一点,BE=1,动点P从点A出发,沿路线A→D→C→E运动,则△APE的面积y与点P经过的路径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B.C.D.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11.在函数y=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2.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13.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2016=0a≠0有一根为x=−1,则a+b=______.14.一条直线经过点−1,1
5、,这条直线的表达式可能是(写出一个即可)______.15.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而且尝试对勾股定理做出证明.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如图,就是著名的“赵爽弦图”.△ABE,△BCF,△CDG和△DAH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已知AB=5,AH=3,求EF的长.小敏的思路是设EF=x,根据题意,小敏所列的方程是______.16.如图,在给定的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上作一个菱形.小米的作法是: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AD,A
6、C,BC于M,O,N,连接AN,CM,则四边形ANCM是菱形.则小米的依据是______.三、解答题(共13小题;共169分)17.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3=0.18.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3=0.19.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C的坐标分别为−2,4,−4,1,结合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下列问题:(1)点B的坐标是______;(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点A1坐标是______;(3)平移△ABC,使点A移到点A20,2,画出平移后的△A2
7、B2C2,点B2的坐标是______.20.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一点,AE=AD,DF⊥AE于F.求证:DF=DC.21.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0,2,1,3两点.(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一次函数图象与x,y轴的交点A,B坐标.22.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如图,将一块正方形空地划出部分区域进行绿化,原空地一边减少了2m,另一边减少了3m,剩余一块面积为12m2的矩形空地(空白处),求原正方形空地的边长.2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k+1x+2=0k≠0.(
8、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两个根均为整数,且k为正整数,求k的值.24.已知:如图,直线y=kx+4k≠0经过点A,B,P.(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P的长;(3)在x轴上有一点C,且BC=AP,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25.如图,在△ABC中,∠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D作DE∥BC交AB于点E,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