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is26―5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

siis26―5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

ID:31632509

大小:57.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6

siis26―5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_第1页
siis26―5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_第2页
siis26―5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_第3页
siis26―5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_第4页
siis26―5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siis26―5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IIS26-5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摘要:文章首先对SIIS26-5综放工作面进行概述,提出放顶煤工作面自然发火的问题,并对灭火技术和灭火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进一步丰富了防治自然发火经验。关键词:SIIS26-5综放工作面防灭火1工作面概况SIIS26-5综放工作面位于南二轨道上山南侧,北至预计采终线,南至井田边界,浅部以一段6-5下运输顺槽为界,深部以三段6-5回风顺槽为界。2007年7月8日切眼与风巷贯通,工作面形成。7月23日开始安装综放支架。8月7日工作面正式开始回采。该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系统,配风量为600m3/mino2问题的提出六

2、家煤矿自然发火期一般为1-3个月,最短15天,自然发火较为严重。SIIS26-5综放工作面是布置的第二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初采过断层,由于工作帮片帮严重,造成架前抽顶,支架拔后柱,破碎段只得采取炮掘架大棚通过,工作面推进度极度缓慢。采空区自然发火隐患随时威胁着工作面的顺利回采。如何保证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工作面初釆期间不发生采空区自然发火?3综合防灭火技术的应用3.1技术依据3.1.1采空区自燃“三带”及其特征随着自然垮落采空区的回采工作面向前推移,形成冒落区,含有比较丰富的漏风通道,这一区域的浮煤虽然因氧化反应释放热量,但绝大部分热量随风流带走,缺乏热量积聚的条件,因此,一般

3、不会发生自然发火。这一区域就是'‘冷却带”。随着工作面的推移,松散的冒落区被压实,漏风通道减少。此时的漏风,一方面携带着足够的氧气供给浮煤,保证浮煤氧化的继续进行;另一方面漏风不能带走氧化所生成的热量,氧化热不断积聚,最终激烈氧化阶段,甚至出现明火燃烧现象。这一区域就是“氧化带”。“氧化带”往里延伸,冒落区压实,漏风消失,漏风流经氧化带时,其中所含的氧气已消耗,只有很少一部分漏风能抵达这一压实区。因此,这一区域内浮煤的温度仍比较高,由于漏风不能供给足够的氧气而被迫处于窒息状态,因此这一区域被称为“窒息带”。3.1.2煤炭自燃的条件①有自燃倾向性的煤被开采后呈破碎状态。②有较好的

4、蓄热条件。③有适量的通风供氧。④上述三个条件共存的时间大于煤的自燃发火期。3.2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3.2.1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①设立工作面自然发火观测站。观测地点为回风巷、上隅角、回风巷切顶线以里。②利用埋设的束管监测系统监测采空区的各种气体变化情况。技术要求如下:a沿工作面切眼切顶线方向均匀布置采样点12个。b埋设在采空区及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段的束管用2寸无缝钢管保护。c现场监测时,通过采样泵将12个采样点的气样分别采集到12个球胆内,化验室进行分析。d所有检测分析结果必须记录在专用的防火记录簿内,并定期检查、分析整理。3.2.2开区均压,合理配风针对采空区并联漏风在回风巷使用

5、临时风门调压,在工作面推进度极为缓慢的时期使用。7月8日至8月14日配风量为600m3/min,自8月14日,风量为510m3/mino经工作面气体观测,氧化带明显前移,宽度变窄。3.2.3上下隅角封堵,减少采空区漏风量,控制氧化带“氧化呼吸”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在工作面上下隅角切顶线处,利用黄土和碎煤装草袋剁墙封堵,墙外附挂风筒布。自8月13开始,至9月6日,上隅角封堵13次,下隅角封堵14次。经实测,采空区漏风量最多可以减小至40m3/mino3.2.4采空区埋管灌浆、注凝胶,包裹可燃煤体埋管出口自开切眼位置开始迈步埋设,灌浆量以工作面不溢浆为准。自8月24日开始灌浆,至9

6、月2日,共灌浆6小时20分钟,浆量220m3o3.2.5采空区注氮,动态抑制氧化带氧气浓度,惰化氧化带采用开放式埋管注氮工艺,具体情况如下:a使用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型号为DM-400,配套压风机电机功率160KW,输出氮气纯度大于97%,实际产氮量430m3/hob输氮管路为4寸无缝钢管,自工作面运输顺槽布置。c埋管管路为2趟4寸无缝钢管,交叉迈步埋设,分别与4寸站管相连。d24小时连续注氮。e安排2名瓦检员随时检查工作面风流中氧气浓度,超限停注。自8月28日开始,至9月5日,共注氮91.5小时,注入氮气量41241m3。从气样分析结果来看(气体分析结果见下表),注氮前

7、后,采空区一氧化碳明显下降,最高值从0.071%降至0.028%o4结语4.1实际效果3.1.1一氧化碳情况回风传感器显示:7月份平均浓度9.05ppm,最大浓度37.5ppm;8月份平均浓度1&32ppm,最大浓度95ppm;9月1日至4日,平均浓度9.05ppm,最大浓度37.5ppmo一氧化碳检定管检查:9月5日二班,回风巷0.0024%,上隅角0.004%,切顶线以里0.028%o4.1.2取气样化验情况自8月28日取气样送公司化验室化验,至9月4日未出现C2H4和C2H2O一氧化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