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41013
大小:119.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1-13
《建筑模板操作中热压机的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模板操作中热压机的规范建筑模板工艺之热压机操作规程 接班者要认真巡检热压机,装卸板机,泵站等设备,详细检查运行记录,了解工艺参数。 检查油箱油位,压力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检查导热油进油系统,是否有漏油现象,先开阀门,再对压板机进行预热,查看压力表、温度表是否正常。一切确认后方可开机。 工作中应严格按工艺要求调整热压参数(温度、时间、压力),其调整要由工艺员受权或工艺员亲自调整。 板坯在压机中以压板中心为轴线,严禁放偏受压。 根据压机性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补压,根据温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卸压,不得缩短或延长时间。 严禁在板升温过程中调整板坯,发生事故时,禁止一个人排除。必须
2、拉闸后在有人监督情况下排除 做好交接工作,交接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工作完毕后,必须将热压机及生产区域打扫干净。建筑模板出现变形的处理方法(1)建筑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建筑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采用木建筑模板、胶合板建筑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建筑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3)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4)梁、墙建筑模板上部必
3、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5)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建筑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建筑模板变形。 (6)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建筑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7)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8)梁、柱建筑模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建筑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建筑模板轴线位移问题如何解决建筑模板轴线位移1.建筑模板轴线位移的原
4、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建筑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建筑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建筑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建筑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2.建筑模板轴线位移的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建筑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3.建筑模板轴线位移的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
5、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建筑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建筑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建筑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建筑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建筑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建筑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建筑模板轴线、支架、顶撑、
6、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天瑞建筑模板板材的产品优点建筑模板系列板材的优越性 1、重量轻:适用于高层建筑及桥梁施工。 2、幅面大、最大幅面为2440*1220mm,减少接缝数量,提高支模工作效率。 3、不翘曲、不变形、不开裂、耐水性能好、周转次数高、提高支模工作效率。 4、脱模容易,仅是钢模的1/7。 5、混凝土浇筑物件表面光滑美观,减去墙壁二次抹灰工艺,可直接贴面装饰,减缩工期30%。 6、耐腐蚀:不污染混凝土表面。 7、保温性能好,有利于冬季施工。 8、可做变曲平面的模板
7、。 9、施工性能好,钉、锯、钻孔等性能优于竹胶板、小钢板。 10、灵活性强:可以根据施工加工成各种开状的模板。国内建筑模板技术发展迅速近20年来,我国建筑模板技术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飞速发展,特别是从1994年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作为建设部在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既促进了建筑工程质量普遍提高,又促进了施工效益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液压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