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导思 提升学生学习力

设疑导思 提升学生学习力

ID:3150031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设疑导思 提升学生学习力_第1页
设疑导思 提升学生学习力_第2页
设疑导思 提升学生学习力_第3页
设疑导思 提升学生学习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设疑导思 提升学生学习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设疑导思提升学生学习力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阅读,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如何将阅读与审美糅合,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学习力,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困扰着我。  语文课堂首先应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嘴,扩展其思维的长度与广度。孔子也早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据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粗略探究,尝试用“激疑,启问,导思,引辩”的方式盘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思考的快乐。  一、激疑  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用公式表示:无疑――有疑――无疑。《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初读很简单,学生不难领悟百合花的外在风貌

2、及精神品质,但如此浅尝辄止是无法进入作者林清玄的精神世界的,因此我用“小故事中蕴含的大智慧”的评价作引子,激发同学去想“为什么说它有大智慧”、“大智慧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究“百合花生长的环境哪一种更可怕”、“百合花有哪些花语花行”、“这株百合明明盛开在山谷,可为什么说在心田上”等问题,激发学生深入品味文章的字句,乃至标点,由与文本的交流最后上升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可他也有婉约的一面。其《记承天寺夜游》可谓“言既简而意深微”,但这些仅凭初二同学的文言基础很难领会。尤其是作者隐藏在“闲”字背后的五味杂陈,更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作基础。4“有疑时需教无疑”,所以笔者

3、找了一个简单的支点让学生讨论,即“苏轼的知己”。学生一下就找到张怀民与月亮,然后启发学生去分别探究两者的共同点,也就明白了苏轼的精神世界及志趣情操。  实践证明: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可以启动学生的思想机器;疑是思考的开始,疑是创造思维的表现,疑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必由之路。善于激疑,是老师的职责。我明白:学生提的问题越多,说明他们钻研得越深。  二、启问  《论语》云:“疑思问。”俗话说:“疑问疑问,有疑则问。”古今中外的学者都重视提问题。李政道说:“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会提问题,否者,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爱因斯坦也说:“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见:

4、通过启问,可以让学生有“悟”有“得”。启问是在激疑的前提下完成的。上面所讲的苏轼的例子就可让学生结合资料、时代提出问题。例如这篇文章苏轼写于何时?当时他的心境、处境如何?这篇短文除了记游外,是否还有其他内涵?而《故乡》则可以引导学生从改写课题入手,例如将课题改成“闰土的变化”;改成“希望与路”;改成“变”等进行比较。在启问中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在提问中探求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文学大家的心灵。  三、导思  思,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开动机器”。思,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古近中外学者也无不重视“思”字。孔子说:“4学而不思则罔。”达尔文也说:“我养成了一种耐性,能够成年累月

5、思索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  导思,是我一贯重视的,贯穿于我的教学全过程。我的体会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包办代替逐一进行解答,而是耐心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寻求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采用“设疑导思”的方法,通过层层递进式的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我从作者描写的月亮(知己)入手要求学生分析景物特点,继而引导他们思考两处月亮特点的差异,然后请同学探究景物中蕴含的不同情感,从而让学生领悟到不请自来的“入户月色”虽为殷勤探问,但里面却包含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无奈与“明月解我怀”的欣慰,明了那一轮空明皎洁的明月恰

6、是作者安宁平静、悠然自得的心境写照。正所谓“欲见空明之月,须有空明之心”。通过导思指导学生探求新知识,通过导思让学生享受思考的乐趣,形成好的思维品质。  四、引辩  辩,就是争辩、辩论。辩是发展智力的激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从各种意见的冲突中得来的。语文应该是“学无定法”的,如果定要遵循某种定理,反而是画地为牢。所以我在教学时有意识调动大家多方思维,积极辩论。在作文辅导时,尽可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立论,并展开辩论,从中辩出最佳立意,在争鸣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引导学生以“菲利普夫妇对与错”4为话题展开辩论,在激烈的课堂争辩中完成个性阅读,深入了解人物性格的

7、成因,同时理解作者在小人物身上寄予的深切关怀。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教学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当前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在尝试中会有坎坷,但相信只要坚持,语文课堂一定会呈现勃勃生机。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