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

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

ID:31498729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_第1页
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_第2页
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_第3页
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_第4页
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  摘要: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独到的作用。嵌名联更是语言精练,感情充沛,表意明确,包含赠联人对所赠对象的深厚情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激励的作用。  关键词:嵌名联;德育    对联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从2005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将对联艺术引入春节联欢晚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近几年的春晚,以征联形式开展全民互动,更是好评如潮,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社会起到

2、了独到的作用。  嵌名联是一种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称嵌入联内的有关部位,使上下联相互对应,以提高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的对联。  嵌名联最早产生于西晋,叫做“共语”。《世说新语》【1】载:有一次,陆云与荀鸣鹤拜见文学家张华时,张华要求陆云用“共语”自我介绍,于是便有了嵌名联:“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5  嵌名联语言精练,感情充沛,表意明确。随着历史的演进和艺术的发展,嵌名联形成了许多字格,形式更加活跃。就七言联而言,其字格就有鹤顶格、燕颔格、鹿颈格、蜂腰格、鹤膝格、雁翎格、凤尾格等,使作者能更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法,创作出更富有特色的作品,赋予人名以天地之灵气

3、,圣贤之哲思,儒雅之风采,诗赋之情味,书法之韵律,并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创作嵌名联,看上去容易,其实做起来并不轻松,而且难度很大。作者不但要熟练掌握、巧妙运用嵌名联的各种手法,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否则是很难嵌得工稳贴切,了无痕迹的。  基于对此道的强烈爱好,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使用对联这种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帮助和鼓励学生。仅以下面三副赠联为例,浅谈嵌名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及其作用:  赠惠丹:  惠气凝清韵;  丹心铸雅章。  惠丹是个十分聪颖的女生,学科成绩十分突出,课外还参加了各种培训。由于六年级学习非常

4、紧张,她不太愿意继续参加书法和小提琴的练习,家长希望她能坚持学习,不以升学考试作为唯一的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便向我寻求帮助。我送了这副嵌名联给她,聪明的她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我对她的特长的赞扬,也明白了我和家长对她的支持以及期望,二话没说,咬着牙,合理安排时间,坚持课外的艺术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深圳外国语学校,同时在小提琴和书法考级中也获得极好成绩。  赠歆茏:  歆慕高风甘守素;  茏苁大雅自含和。5  “歆慕”就是羡慕的意思。《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适》: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当时人所歆慕。”明方孝孺《上蜀府笺》:己之所得,乐与人同;人之所能,不

5、求其备。是以?t士歆慕,若飞鸟之宗?[凰,众流之?m江海。”“高风”指的是高尚的风操。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G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徐迟《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守素”是保持素志。唐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诗:百年甘守素,一顾乃拾青。”“茏苁”就是聚集的样子。《淮南子??m真训》:“被德含和,?_纷?d?。”“含和”指的是蕴藏祥和之气,常用来喻仁德。《文子?精诚》:“故大人与天地合德……怀天心,抱地气,执冲含和,不下堂而行四海。”  歆茏是我一直

6、很喜欢的孩子,成绩虽然在班级不是很拔尖,却是个很有个性,酷爱阅读的孩子。她坚韧,有主见,凡事很讲原则,不会轻易妥协。担任班级的管理工作十分敬业,因此有时候不可避免地和一些同学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于有些孩子合伙排挤她。她有一段时间情绪十分消沉,向我提出辞职。她的名字几个字都比较生僻,不好嵌字,特别是鹤顶格嵌名很有难度,很难做到古雅工整,但是我还是坚持用鹤顶格,希望她能看到我的用心良苦。5  果然,当我把这副嵌名联送给她时,她看到了上下联的第一个字是她的名字时,特别激动。我一个个词给她解释,希望她能够坚守高尚的风操,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并希望她能够以宽阔的胸襟来对

7、待周围的人事,并且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逐渐磨练自己的性情,学会正确,积极,巧妙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之后,便常见着她如花的笑靥,带风的步伐,还有她和孩子们搭肩挽手而行的情形。  赠骁涵  求学似登山,贵能骁勇;  为人当效海,多有涵容。  骁涵是个男孩,12岁。他的母亲崇尚国学,在周围亲朋同事的质疑声中,她把孩子送到梧桐山,开始了国学的学习。当时,私塾有一套完美主义者的理想,立志将私塾建成当代的书院,像古代的书院一样,孩子们在这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人、做文、做事,满腹经纶,人格高尚。所以孩子在7岁到10岁,也就是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这三年,在河源乡下一个废弃的

8、小学中,完成了三年的国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