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比较”心理现象分析

大学生就业“比较”心理现象分析

ID:31488614

大小:11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大学生就业“比较”心理现象分析_第1页
大学生就业“比较”心理现象分析_第2页
大学生就业“比较”心理现象分析_第3页
大学生就业“比较”心理现象分析_第4页
大学生就业“比较”心理现象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比较”心理现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比较”心理现象分析  摘要:本文从“比较”心理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比较”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应对“比较”心理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这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  课题:该成果为北京市财政专项(PXM2012_014202_000191北京城市学院学生成长与发展辅导体系建设创新性研究)的成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论述比较丰富,但更多的是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及宏观层面的讨论,对微观心理现象的关注仍然较少。笔者在“大学生就业双选会”做现场心理咨询工作,对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共性心理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学生及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学生真实案例  学生:老师,我是学计算机的,我不想做计算机的工作,我觉得太辛苦了,女孩子不适合做那个工作。  老师:哦,那你希望做什么工作呢?  学生:我想做行政助理类的工作,跟人接触的工作,不想天天坐在那里对着计算机。  老师:那很好啊,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是最好的,那就去做吧。9  学生:我其实觉得挺矛盾的,行政类的工作我投了几个公司,工资才2000多元,多的才3000元,而且听说就是一两年后也不会涨很多。  老师:嗯  学生: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签了,编程

3、类的工作,现在就挣4000多元,再过2年,就能挣七八千呢。  老师:嗯,那你的困扰是什么呢?  学生:我想,如果我现在做行政,挣那么一点钱,在北京的生活费又很高,到时候我能租的房子,我的生活状态,可能和他们就不一样了。  老师:嗯  学生:二三年以后,他们在专业领域里都是越做越好,挣得也会很多,但是我做行政,不一定能做到行政主管,就是做到了,工资也没有干技术工作高。而他们只要技术好,工作就很稳定,到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太不行了。我现在很犹豫,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所以找了好久都没有想好到底找什么,一会想做行政、一会想做技术,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

4、看到,这个同学原本清晰的职业规划,因为与其他同学的比较,导致长期对未来的迷惑及工作方向迟迟不能确定,当然也会给情绪带来一些影响。  因此,笔者旨在讨论就业过程中“比较”心理现象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原因及应对方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科学择业的目的。  二、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1.择业上的盲目从众  “比较”9心理的存在可能会让毕业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从而显得盲目。因为可比较的方面有很多,例如薪金、福利、晋升机会、学习机会、职业前景、办公环境、公司文化等等。而一个工作很难满足一个人所有的工作价值观,那么不管他获得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跟别人比较,让自

5、己感到不满意的地方,在长期反复的比较中,个体会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从而难以做出科学的、理性的职业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从众现象的出现就顺其自然了。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自我保护行动。近年出现的公务员热、考研热、考博热、出国热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毕业生择业上的从众现象。  2.对自己难以进行深入探索  当“比较”心理出现的时候,学生更多地关注他人的优势、能力、机会,让自己焦虑紧张,不能静下心来深入地探索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经常会拿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比较,并忽视掉自己的优势能力。有人说

6、“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例如,有些人在某个行业中表现平平,但是在其他的行业却可以很出色。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独特的能力,只要把这种能力找出来,并找到适合它的地方,它就能够得到发挥,从而体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3.影响职业满意度及职业潜能的发挥  心理学家罗圭斯特和戴维斯(Lofquist&Dawis,1984)提出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9他们认为,当工作环境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时,个人会感到内在满意,而当个人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时,个人能够达到外在满意。当个人能够同时达到内在和外在满意时,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协调,个人的工作满意度会比较高,在该工作领域也能持久地发展

7、”。  当学生处于“比较”的心理状态时,可能不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分析,加之对自己认识不足,选择了社会上公认的所谓的好工作,但是并不是适合他的,或者他并不适合工作的要求,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工作表现,造成流动性大,影响职业发展方向、速度及职业满意度。  4.“比较”心理可能造成就业难  在“比较”中,学生失去了对现实的客观判断,高不成低不就,不能理智地选择,导致错过就业机会,成为就业困难的学生。  三、“比较”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1.教育的因素  (1)教育过程中的排名制度,重点校、重点班制度。从小学开始,长期采用分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