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880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关注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精彩 小学数学课堂是动态的,也是生成的,它是一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互动过程,这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中,教师巧妙的点拨和机智的引导,可以使课堂出现很多的精彩生成。教师应睿智地运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到因势利导、应生而动、应情而变,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实现课堂的精彩、灵动和高效。 一、紧扣知识生长处,促进动态生成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前后的知识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立足知识的生长点,因势利导,而不是将学生强行拉向课前预设的轨道运行。因此,教师要研读教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主动建构新知,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老师在大屏上出示了这样两道题目:①+②-。学生轻松作答,便很快说出了理由: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初步接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自然可以轻松地得出结果。当教师在大屏上出示+时,学生们
3、陷入了沉思,不知道如何计算。这时有学生站起来说:“可以转化成小数,然后进行计算。”4这个学生话刚说完,立即遭到其他学生的反对,都觉得比较麻烦,且和化成小数时,分子除以分母,都不能除尽。那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一时茫然,突然有学生欣喜地说:“可以将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然后进行计算。”显然,这个学生想到了转化,这是突破新知的关键处,也是新知的生长处。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向学生追问:“将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转化后的分母应该是多少呢?”“应该是它们的公倍数”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然后进入了通分中……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课
4、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实现迁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 二、善待课堂错误处,推动有效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小学生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在数学课堂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此时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错误的价值,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后,为了让
5、学生能够更好地辨别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公园里有一块正方形草坪,它的周长是16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小部分学生是这样列式计算的:16×416=256(平方米)。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并没有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将这种算法放到展示台上,作为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答案正确与否,好多学生直摇头,教师接着问:“你觉得这样计算,错在哪里呢?”学生们说道:“16米表示的是正方形的周长,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不是周长乘周长。”教师接着问:“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边长
6、。”“知道周长,能不能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反思,很快就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找到了正确的解答方法。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并没有批评、指责,而是不断地引导、激励,让学生“于不疑处生疑”,使错误成为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强大杠杆,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探索,让学生自主地向前推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抓住思维闪光处,引导智慧生成 现在的数学课堂,更加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碰撞、思维的启迪,生成性教学已经走入我们的课堂。这就需
7、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机智灵活地进行信息加工,捕捉课堂中稍纵即逝的“亮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体验智力角逐的精彩,帮助学生完成有效建构。 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126吨货物,卡车每次运走15吨,至少几次才能全部运完?”在学生列式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生成,并加以引导。生:126÷15=8.4(次)≈49(次)。师:正好除尽,为什么还要取它的近似值9呢,根据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应该是8才对呀?生1:因为最后的结果是8.4次,尾数0.4次表示卡车即将行驶到路程的一半,
8、可是卡车不能永远停留在那里,总要行驶到目的地去,所以我觉得需要9次比较合理。生:因为8次只能运120吨,还有6吨没有运,所以要9次。师:好的,那么十分位上的4表示什么?生:十分位上的4可以理解为0.4次,表示卡车行驶了全程的十分之四…… 在上述教学实例中,教师迅速有效地处理“8.4次≈9次”这一信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经验经行辨析,弄清“4”的含义,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