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

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

ID:31357356

大小:11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_第1页
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_第2页
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_第3页
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_第4页
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  摘要介绍了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的发展模式,包括兴修梯田、地膜覆盖、种草养畜、改善生态、循环利用等内容,评价了旱作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了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做法;建议;甘肃定西;安定区  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4-0321-02  旱作农业就是在降雨量不足、没有灌溉的条件下,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它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及其他农业生产。旱作农业模式又称旱地农业模式,是专门适用

2、于广大半干旱地和半湿润偏旱以降水为主要水源的农业生产模式,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抗旱或耐早作物品种的选育、培肥地力及栽培耕作技术等。  1安定区旱作农业基本现状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总人口47.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万人。总流域面积3638km2,耕地面积11.9万hm2。海拔在1700~2580m之间,平均日照时数2500h,无霜期141d,年平均气温6.3℃,年降雨量380mm左右,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受干旱影响较大。粮食生产长期以来低而不稳,单产水平低,人均

3、占有粮少,年际间波动大,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9  近几年,按照“生态、优质、健康”的发展理念,为解决温饱和加快发展,安定区大力加强旱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域范围内全面推广旱作农业,不断引进旱作农业新技术,坚持修梯田、铺地膜、调结构、兴产业,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成功推广,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马铃薯产业通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hm2以上,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之一。先后被国务院和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标兵”。在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

4、大力推广现代旱作农业和设施高效农业种植技术,使全膜种植(主要为玉米和马铃薯)面积达到8.48万hm2,建成日光温室3690座、塑料大棚594.5hm2,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63万hm2,被列为甘肃省“蔬菜大县”。全区牛、羊、猪、鸡等畜禽饲养量达415.24万头(只),已建成大型养殖企业21个、规模养殖小区13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6700户,2009年被列为甘肃省首批“养羊大县”,肉蛋奶总产量达4.5万t,已成为省城兰州及周边地区重要的肉菜蛋奶等鲜活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使安定

5、区走出了一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绿色生态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1-4]。  2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  安定区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旱作农业,形成了“兴修梯田+地膜覆盖+种草养畜+还田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环境+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旱作农业循环发展模式。  2.1兴修梯田,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9  安定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700~2580m,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多年来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扬“三苦”精神,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

6、建设为突破口,保水土、集雨水、调结构、兴产业、促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安定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路,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坡耕地新修与劣质梯田改造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整山系、整流域,整乡整村,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规模推进。经过60多年的综合治理,截至2014年底,安定区累计兴修梯田11.93万hm2,禁垦坡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陡坡开荒全面禁止,86%的坡耕地得到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5.1%,土壤侵蚀量减少59%以上。现有梯田每年可拦泥830万t,拦蓄径

7、流2200万m3,基本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就地拦蓄、高效利用”的目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5-8]。  水平梯田的建设改变了自然环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特别是“梯田+黑膜马铃薯”和“梯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成为流域内主要的旱作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即使在大旱之年,梯田地种植马铃薯的产量在22.5t/hm2以上,较坡地种粮收入净增5倍以上。依托梯田工程,农业生产实现了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型向粮经结合型、由单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传统自给自足型向现代商品型转变。并不断把改善农业生

8、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相结合,培育了特色产业,形成了“种草养畜+建设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环境”9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2014年与1982年相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8.3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