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49077
大小:7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1.B(“在设计、用材、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各方面始终都有统一的严格标准”有误,从原文看,“统一的严格标准”是针对“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提出来的。)2.B(“这样做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错误,原文并没有认为东西方追求工艺设计和制造上的精美、卓越和典雅等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原文的意思是:精美、卓越、典雅等艺术特征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东西方在工艺设计和制造上追求这些艺术特征,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人类追
2、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3.B(“两者的差异正是西方和东方对工匠精神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错误,一是归因不当,两者的差异跟西方更重视刚性要素、东方更重视柔性要素有关,不能绝对化为“正是……造成的”;第二是东西方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是相同的,即“精益求精”。)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4.D(D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A第一处是“凭借”,介词;第二处是“来”,连词。B第一处是“趁机”,副词;第二处“沿袭”,动词。C第一处是“向”,介词;第二处是“比”,介词。)5.C(高丽使入贡,诏馆之。上元夕,与使
3、者宴东阙下,作诗诵圣德,神宗次韵赐焉,当时以为宠。)6.A(“县令听从他的意见,逮捕审问并流放了马宏”理解有误,原文说“会摄县事,即逮捕验治”是指恰逢毕仲衍代理县里事务,于是逮捕审问马宏,将其治罪。在梳理文中的事件时,要注意省略的主语是谁。)7.(1)马宏立刻到府里宣扬说:“县吏把兴办乡校的费用都据为私有,又将从百姓那里征收(费用)了。”【共5分:大意给2分;“诣”(“去”“到”“前往”均近义词均可)、“宣言”(“宣扬”“宣称”“扬言”等近义词均可)、“私”(“据为私有”“私吞”等近义词或短语均可)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4、】(2)永元中,(张衡)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没有应征(不去就职)。【共4分:大意给2分;“不行”(“没有应荐”)、“辟”(征召)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3)(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一样聚拢来,像回声一样应和,挑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们)。【4分:大意给1分;“揭”(“高举”“举起”“举着”等近义词均可)、“响”(“像回声一样”)、“景”(“像影子一样”)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示例一:该联描写了宫苑内亭台楼阁淹没于草木之中、落花年年在凄冷
5、风雨中哀叹的衰败景象,于凄凉、清冷的意境中,渗透着浓郁的怀古之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对景伤情),含蓄蕴藉。【共5分,描述诗句意思2分,意境1分,情感1分,总结景情关系1分。】示例二:该联用词精当。“迷”字以楼台迷失(消失、掩映、被遮盖等近义表达均可)于芳草之中,侧面烘托出草木之茂盛,表现了宫苑内草木丛生、楼台衰败的荒凉景象。“怨”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落花在年年的凄风冷雨中哀怨(怨恨、哀叹等近义表达均可)凋零,营造出凄凉冷寂的氛围,流露出哀怨伤感之情。【共5分,能体会出“迷”“怨”二字在诗中的含义2分,能描述“迷”所呈
6、现的景象1分,能揭示“怨”蕴含的情感或营造的氛围1分,能点出任意一种手法“侧面烘托”或“拟人”1分。】示例三:“处处”“年年”两个叠音词,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突出了宫苑到处一片衰败,年年荒凉如此的景象,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感伤叹惋之情。6【共5分,能指出“处处”“年年”两个叠音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基本作用各2分,能体会情感1分。大意对即可。如只从音韵、节奏等角度答这两个叠音词的作用,最多给2分。如学生选择其它字词来分析其妙处,且言之成理,最多可给2分。】9.示例一:“汴堤柳”春来依旧抽条吐绿,殷勤地为乌鸦提供栖息之所,与颈联
7、中“楼台”衰败、“落花”哀怨的情状不同,所以说它“多情”;六朝如梦,繁华不再,可“台城柳”并不因历史的盛衰而伤感颓败,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所以说它“无情”。其实柳树本来无所谓“多情”或“无情”,是诗人移情于物,赋予了柳树人的情感,借此来抒发对岁月变迁、繁华逝去的感伤。示例二:两首诗一说柳“多情”,一说柳“无情”,看似矛盾,实则都合情理,都是诗人情感的外化:曾棨说汴堤柳“多情”,是用年年依旧逢春翻绿、停落栖鸦的汴堤柳反衬人世的无常,突出了物是人非、繁华不再的伤感;韦庄说台城柳“无情”,是用台城柳的翠笼江堤、生机盎然来反衬
8、台城的昔胜今衰,表达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共6分。能分别答出诗人为何说汴堤柳“多情”、台城柳“无情”,并意识到“多情”“无情”都是诗人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或都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历史沧桑之感),给6分;如果没有意识到多情、无情的共同之处,最多给5分。如果没有对“多情”“无情”分别作答,只答出了示例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