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5211
大小:12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07
《高一语文必修二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必修二检测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的“无弦琴” 曹雅欣 先修琴艺,后修心意,二者合二为一,才是琴意。 在历史上,也有超越了前者,而直抵核心的人。比如东晋陶渊明,早就悟到了:道胜于术,心胜于形,他自认为已经领会琴意,懂得琴趣,而不必拘泥于一招一式的苦练技法。所以,他常常捧一张“无弦琴”自娱自乐。所谓无弦琴,顾名思义,就是琴的面板上没有琴弦,自然也就无法弹奏。可是,琴声丰富,全在他心里。 陶渊明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懂得琴趣,这才是摘得了古琴幽香的花园中,最本源的那朵花。
2、 北宋的苏东坡,曾诙谐地作诗表达出这样一个观点――琴意不在人手,甚至也不在琴鸣: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6 这首诗给我们的提醒是,至少,仅于技巧而言,它并不是叩开琴意大门的名片。不过,苏东坡的诗只是告诉我们琴意不在指上,而陶渊明的诗进一步指出,琴翁之意不在弦,关键在于,能够识得“琴中趣”。而琴趣几何,一切全是凭心台是如何展现它的。借用心学的一句话:“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小小一方琴,宇宙万物尽可容纳其中。 琴声起,可以是一池空静;琴声静,可以是一台盛乐。就像司马相如,面对满座宾客,他的琴声里也只有卓文君款款一人的身姿
3、;像陶渊明,虽琴上无声,而心内铿锵和鸣,气象万千。 对于音乐演奏来讲,技术再熟练,曲调再流畅,也只是声音的起伏而已。只有注入情感的理解,加以意境的提升,才是文化。 陶渊明所说的“琴趣”,其实也就是情趣。情趣的高低多少,正是艺术感悟的境界高低。陶渊明能在农耕劳作的时候,还体会得出“带月荷锄归”的美感,这就是这个诗人内心的境界,他的生活里处处充满了情趣,他才能够在呆板的无弦琴上也感受到妙趣。 而要问古琴的最高境界是怎样?我们可以参考明代著名琴论著作《溪山琴况》中的描绘: “澄然秋潭,皎然寒月,?然山涛,幽然谷应,始知弦上有一种情况,真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矣。” 不是心
4、达,不能心静,不是心静,不能意高,不是意高,不能情阔。内心澄澈,无论琴技几何,奏响的不再是尘俗之音,而有月朗风清,海远天淡,潭深谷静,荡气挥豪之浩然。 抚弦而弦外说琴,荡气回肠处可如夜静更深,声微细静时亦如百花齐馨。16 心静琴和,天高地阔。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6月14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琴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修琴艺,后修心意,二者合二为一,才是琴意。 B.在历史上,也有超越了琴艺,而直抵琴意核心的人。 C.琴意不在指上,也不在弦上,全是凭心台是如何展现。 D.内心澄澈,无论琴技几何,也能深得琴意,因此琴技并不重要。
5、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渊明常常捧一张“无弦琴”,可是,琴声丰富,全在他心里。 B.在对琴意的认识上,陶渊明比苏东坡更深刻。 C.琴声起,可以是一池空静;琴声静,可以是一台盛乐,这其实是琴意的因素在起作用。 D.心达、心静、意高、情阔,这四者之间逐层制约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琴意不在人手,甚至也不在琴鸣,而关键在于,能够识得“琴中趣”。 B.司马相如、陶渊明、苏轼都深得琴意之妙,在琴艺上都有一定的造诣。 C.陶渊明,悟到的道胜于术,心胜于形,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些唯心主义的色彩。 D.只有做到
6、内心澄澈,才能抚弦而弦外说琴,荡气回肠处可如夜静更深,声微细静时亦如百花齐馨。16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石季伦爱婢名翔风,魏末于胡中得之。 年始十岁,使房内养之。至十五,无有比其容貌,特以姿态见美。妙别玉声,巧观金色。 石氏之富,方比王家,骄侈当世,珍宝奇异,视如瓦砾,积如粪土,皆殊方异国所得,莫有辨识其出处者。乃使翔风别其声色,悉知其处。言西方北方,玉声沉重而性温润,佩服者益人性灵;东方南方,玉声轻洁而性清凉,佩服者利人精神。 石氏侍人,美艳者数千人,翔风最以文辞擅爱。石崇尝语之曰:“吾百年之
7、后,当指白日,以汝为殉。”答曰:“生爱死离,不如无爱,妾得为殉,身其何朽!”于是弥见宠爱。崇常择美容姿相类者十人,装饰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视不相分别,常侍于侧。使翔风调玉以付工人,为倒龙之佩,萦金为凤冠之钗,言刻玉为倒龙之势,铸金钗象凤皇之冠。结袖绕楹而舞,昼夜相接,谓之“恒舞”。欲有所召,不呼姓名,悉听佩声,视钗色,玉声轻者居前,金色艳者居后,以为行次而进也。使数十人各含异香,行而语笑,则口气从风而扬。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百?,有迹者节其饮食,令身轻弱。故闺中相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