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054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试谈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谈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解答 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首先着眼于“言”,表现在试题中,“言”即考查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句式和翻译等;然后是对“文”的考查,即内容的分析综合,通常包括三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既然是阅读题,对文的把握理应是第一位的,对语言的考查理应遵从并服务于对文意理解的考查。综观近四年来江苏省自主命制的四道文言试题,也的确体现了这一考查态势。 下面结合江苏省高考文言文试题特点,谈谈如何把握好命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找准解题的方向。 一、选材的模式 尽管文言文的选材模
2、式已经发展到了多种文体并存的“多元模式”,如诸子散文、赠序、书序、文言小说、笔记小品等等。但自2004年起,江苏省高考卷在选材上始终坚持单一的“史传文”选材模式,从《宋史?徐?传》、《新唐书?阳城传》、《后汉书?邓寇列传》,到2007的《三十国春秋》,对“史传文”可谓情有独钟。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题目的命制必然会受这些特点的制约;反过来说,这些特点具体体现的地方,就是题目最可能的“采点处”。 二、命题的角度 江苏卷对于文言文“分析综合”5考查的角度,近年也一直保持稳定,如果是一道题,就把文章的内容和行文特点归纳概括成若干个方面、若干个小点,要求判断正误
3、。如果设两道题,一般前一道题会就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事特点等作为辨析思考对象,聚焦于一点,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分编成四组,要求选出“最能体现……”的一项;后一道题则着眼于全文的内容,与设一道题时考查的形式大致相同。 三、解题的方向 1.整体把握,圈点勾画 凡属阅读,都需要从整体把握入手,文言阅读也不例外。整体理解原文的内容是准确筛选信息的前提。史传类文章都是以叙述为主的,一篇文章的几段文字通常由几件事构成。答题前,要凝神屏气地通读全文,读的同时尽量将下列内容圈点出来: ①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 ②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看文章写到几个人、几件事以
4、及事件的进程如何; ③抓住文章写人记事的关键语句,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弄清事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品格、价值取向。 2.审清题干,理解选项 答题时,首先应锁定题干要求,吃透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因为它是信息筛选的方向。看涉及的是何人何时何事何德,抑或是何种表现手法,如语言描写、举止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从而做到从目的着眼,辨别选项。5 其次,对题目中所涉及的原文语句,定点定向阅读,要结合上下文文意认真分析,准确理解语句所表达的内容,然后找到与题干相符的信息,对照选项,进行选择,确定答案。 3.洞悉雷区,识破干扰 通过对近年来高
5、考语文题的综合分析,命题人惯常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干扰项: (1)错位搭配,张冠李戴。史传类文言选段一般都是多个人物、多个事件的综合。命题者在选用错例时,利用学生缺乏语境意识的通病,把人物与事件错位搭配,张冠李戴来干扰学生。 例如2004年江苏卷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D项:皇帝曾命令徐?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比照原文“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和“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6、!’”可以知道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的是有人(或),而非蔡京。考生如果想当然,从习惯性理解出发,就会把他强加给蔡京了。 因此在弄清人物关系的基础上,最好把主要人物的行事按顺序标明序号。纵向审视、比照。5 (2)前后混杂,时空错位。史传文章,以叙事见长,常围绕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纵向进程去表现人物的品格。命题者有时会在试题中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者相反)。通过前后混杂、时空错位的手段来干扰考生的正确判断。 例如2007年江苏卷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A项: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
7、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选项所叙述的事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具体时间文中并未涉及。应表述为“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后来亡命江湖;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去世,进之安葬母亲之后,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阅读时注意从不同的时段去切分层次,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该阶段的项排除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 (3)乱花迷眼,似是而非。近几年的史传类选文始终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旨,文中的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清官、廉吏、孝子等,以此来对考生的价值取向作正面的引
8、导。但传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