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5417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及体会 摘要:旨在探索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从而适应现代学习的需要,最终摸索出以诵读为主线,以诵读推动教学的文言文教学法,以期为学生能力提升和自主学习找到更好的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诵读推进;主动求知;自主学习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适应现代学习的需要,把学生从简单密集的手部劳动和机械的脑部记忆中解放出来,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 我在2011年的小课题研究中不断思考,反复实践,摸索出以诵读为主线,以诵读推动教学,即“一读通文句―二读晓文意―三读品文味―四读拓视野”的文言文教学法,以期为学生能力提升和自主学习找到更好的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 一、读通文句,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了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诵读如果可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如:《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面的“知”读一声,后面的“知”4读四声,学生读正确了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这样读准了句子也
3、就理解了文意。所以说反复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古人也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中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只有通过不断诵读,才能使语感不断增强,而后才能得到初步的感性知识。 二、读晓文意,即注意古今不同,揣测词句,理解文意 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点拨文言文中的重难点,尤其是古今差异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如:《闲情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今义是“鞭子”,古义却是“用鞭子抽打”。这样的例子对初中学生来说,只要掌握这个词在古文中怎么理解就可以了。此外,相同的字在不同的文章中,甚至是在相同的文章中,它的用法和意义也不尽相同。这就是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
4、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词多义现象。初中阶段,翻译课文也是很关键的一环。刚开始学习,学生翻译文言文大多以直译为主。 第一步:用找到可以来替代文言词语的现代汉语替换,形成了一一对应的翻译形式。如:“以草木为林”,译后为“把草木当做树林”。又如,“观之,兴正浓”,译后为“看它们,兴致正浓”,显然翻译后的句子意思不明确,还成分残缺,也不通顺。这时我们就要采用第二步了,为它补充成分,补足音节,调整语序,上面的例子“观之,兴正浓”,整理之后应译成“(我)观察它们(两只小虫),兴致正浓”。 三、读品文味,即品味意蕴,需要借助背景,发挥想象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很大
5、。学生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发现”和“吸收”4,还是一种创造。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不拘一格,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形成独特的体验。而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品味文意的基础上的。“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品读带动,因为韵味是从品得来,兴趣是从品产生,素养是从品培养的,反复品读,有助于学生加深情感体验。 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搜集整理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特点,关键的背景信息要等到学生理解文义,把握要旨的关键时刻再补充或点明,以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教《湖
6、心亭看雪》时在最后理解“金陵人”和作者“痴”时再补充张岱唯有把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唤醒了,再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融入并再现作品的情与景,才能使旧知与新知,使我有与人有,使文字与情感沟通起来,最终达到鲜活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达到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对话,深入理解文章。 四、读拓视野,即边读边议,拓展延伸 教材中所选的古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它们思想深刻、构思精妙、语言优美,都是古典文学的典范,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揣摩。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引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经过前面几个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积累,更应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4 总之,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求学生朗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给予点拨,以反复诵读推动教学,指导学生在读中吸收文言知识,并能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在运用中巩固、加深,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鲁纪权.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2). (作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