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2378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探索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展现教材中的英语文化素材,将文化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创设文化交流场景,使学生理解英语文化,获得跨文化的认同感,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进行文化意识教育是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要求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它依附社会而存在,伴随社会而发展。如果抽去社会文化内
2、容,语言就只剩下了空洞的外壳。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了语言现象的差异,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用系统中也会有所反映,如有些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有不同的涵义,有不同的联想意义。 在汉语中,熊的形象一般是行动缓慢、呆傻之态,指人时常有“熊样”;形容股市不景气时称“熊市”。但英语用bear指人时,则为abadtempered-manneredperson(粗鄙之人、鲁莽之人);在中国,大多数人对猫特别厚爱,而在西方文
3、化中“cat”4被用来描绘残酷的女人。学生如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其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对所学英语的理解和领悟,才能使其在交际中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及锻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注意到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英
4、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让学生通过所学语言了解其与该语言有关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都有充分反映,因此,在教学中应着
5、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文化渗透。 1.词汇中的文化渗透 由于文化的差异,有时在一种语言中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如在英语里的hippie,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词,它们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要让学生理解就必须进行文化方面的解释。同样汉语中的“阴”、“阳”及“豆腐”4等,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指称意义相同,但文化涵义不同。 例如汉语中的“红色”是喜庆象征,而美国人却习惯用“red”表示“气愤”、“罪行”。还有blue的基本意是“蓝色”,但在Shelooksbluetoday句子中
6、,就不是“蓝色”的意思,而是“她今天看起来心情很郁闷”。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词的基本含义,更要让学生懂得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 2.语法中的文化渗透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思想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它也属于文化之列。例如,汉语语法关系主要靠次序和语意关系来表达,多重意而轻形。而英语则注重句子结构和逻辑的合理,注重以形统意。在讲时间和地点时,中国人习惯是从大时间、大地点到小时间、小地点,而西方人士则正好相反。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语法中的文
7、化渗透等形式,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句子结构的理解,排除母语干扰,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此外,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说出和听到的话语外,还伴随着大量的非语言信息,如语言的语调、语速,交际时的距离和身势、表情等。例如初次见面时,英美人的接吻与中国人的握手;以及英美人耸肩;手势V表示成功胜利等,所有这些知识,只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并熟练运用。 三、多渠道渗透文化意识教育4 任何一门语言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从小至单个的词或语篇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文化内涵。因此,文化
8、渗透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 1.课堂融入法 课堂教学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通过课堂讲解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并创造机会使学生在模拟或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异国文化。 2.比较导入法 即在教学中比较英语国家与本国文化的异同,使学生获得一种跨文化之间的敏感性。如在讲授节日“Christmas”时,教师介绍圣诞节的习俗后,可让学生把我国春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