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08668
大小:64.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全球碳纤维应用领域、供需情况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球碳纤维产需以及应用领域分析2009-10-13(顾超英)一、前言碳纤维是由有机母体纤维(粘胶丝、聚丙烯睛或沥青等)采用高温分解法在1000-3000°C高温的惰性气体下碳化制成的,具有强度大、模量高、密度低、线膨胀系数小等特点,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材料。特别是聚丙烯腊(PAN)基碳纤维,其性能优越,更适合规模化生产,是当今碳纤维的主流,成为了军民两用的主导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高档民用产品。其实,碳纤维主要是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
2、磨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界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是由含碳量鮫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碳纤维作为高性能纤维的代表,属于高技术密集型产詁,其牛产技术复杂,产业发展涉及官、产、学、研各个环节。由于它是发展航天航空和军事工业等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新材料,也是民用工业更新换代的基础材料,国外又对其出口进行封锁,所以近年来我国就一直比较重视对其研制和牛产,虽然起步较早,投入不薄,但仍处于失利地位,
3、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反映出中国鬲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二、碳纤维的研究历史1.世界碳纤维研究历史1950年,美国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开始研制粘胶基碳纤维。1959年,最早上市的粘胶基碳纤维Thomel-25就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的产品。与此同时,H本研究人员也在1959年发明了用聚丙烯睛(PAN)基原丝制造碳纤维的新方法。在此基上,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开发出了制造高性能PAN基碳纤维的技术流程,使其发展驶入了快车道,PAN基碳纤维成为当前碳纤维工业的主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20世纪70年代
4、小期,UCC在美国空军和海军的资金支持下,研发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1975年研发成功ThornelP-55(P-55),在1980-1982年之间,又研发成功P・75、P・100和P-120,年产量为230吨。P・120的模最高达965GPa,是理论值的94%,热导率是铜的1.6倍,线膨胀系数仅为-1.33X10-6/K,且在375°C空气中加热1000h仅失重0.3%・1.0%左右,显示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它们已广泛用于火箭喷管、导弹鼻锥、卫星构件、观艇材料等方面。不仅美国国防部资助碳纤维T业的发展,美国国会也关注碳纤维,国
5、际市场上碳纤维的全方位商业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70年代是高尔夫球棒和钓鱼杆应用的引入和发展时期,主要是在口木。而早在1971年的时候,日木东丽公司成了世界上第一制造商,从事PAN基碳纤维的人型工业化牛产,并将其产站命名为”TORAYCA”,是东丽碳纤维的缩写。目前,东丽是全球生产和营销碳纤维的领先者。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碳纤维开始被广泛地用在客机和航空飞行器上作为结构材料,主要在欧洲和北美进行应用。然后,人们提高了对碳纤维的认识,开始把它当成一种高质量的材料,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在80年代屮期,欧洲空客公
6、司开始将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作为首要的结构材料应用在它们的飞机上,而随着碳纤维在网球和新的体育项hl的应用,碳纤维市场得到了稳步的扩展。2.我国碳纤维研究历史我国较早地意识到碳纤维的研制和生产刈•军事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研制碳纤维,经过40余年的发展,碳纤维从无到冇,从研制到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国内碳纤维的研制少生产水平还较低,一直没有在高标号碳纤维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碳纤维产业未实现人规模工业化生产、产品规格单一。碳纤维的生产属于梢细炭素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单体、聚
7、合、纺丝、油剂、预氧化、炭化及表面处理等工序环坏紧扣,是一个多学科、多交叉的系统工程。国内先后有多家企业介入碳纤维的研发与生产,但多数均以失败告终,退出该领域。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对碳纤维需求量的口益增加,碳纤维乂成为国内新材料业研发的热点。但是,除极个别企业外,大多数引进项目的技术和设备水平属国际中下等,生产的碳纤维产詁也未达到高端水平,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是碳纤维行业血临的重大课题。如U肃地区的脂纶生产线是我国最早引进的,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但是生产的原丝质量不高,与工艺相似的Courtaulds公司相比,质量和差很人
8、。我国碳纤维产品应用主要依赖进口,制约了相关高技术的发展。我国碳纤维的主要用途包括体育器材、一般工业应用、航天航空和国防领域。其中体育器材用量最大,约占总消费量的80%-90%。造成这种消费结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把体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