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百家争鸣孔子的“仁”的思想1荀子对君民关系的认识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表现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4程朱理学宋代知识分子的“齐家”理念5朱熹的修养论6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代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7顾炎武的思想主张8古代科技中国未能出现现代科技的原因9传统科技观念对西学东渐的影响10古代文艺行书的特点11明清小说中反映出的进步思潮12综
2、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南湘西二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解析:D 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C项错误。2.(2016·山东青岛检测)先秦
3、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解析:C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当时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是法家思想,不是荀子的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民水君舟”“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得出材料强调的是荀子的君民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君民关系是紧密相连、息息相通的,故C项正确;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是维护统
4、治者利益的,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对民本的反对,故D项错误。3.(2017·山西大同月考)“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B 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题干中“以孝治国”“夫为妻纲”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
5、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4.【经典题】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解析:C 材料并不能看出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变化,故A项
6、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原始民主思想彻底消失,而仅仅是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加强,是一种文化专制的表现,故B项错误;在中央设立太学,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必然加强儒学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从而改变了知识分子的构成,故C项正确;孟子的地位发生变化,地位上升是在理学诞生之后,且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5.(2017·湖南长沙检测)宋朝时期,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范仲淹设置扶助族人的义庄,司马光著有规范家庭礼仪的《司马氏书仪》,朱熹编写《朱子家礼》刊行。这些知识分子是在践行( )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齐家”理念D.周礼宗法制解析:C 宋代理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
7、天下,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里的“齐家”是宗族之大家庭,理学倡导通过家族和地方组成的社会基础,来促使王朝体系的安定,因此礼下庶人,重视宗族建设。材料中四个事例的共性都是针对家庭宗族的,C项正确。6.(2016·山东威海检测)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的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