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58051
大小:29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04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时期的商人仍属于“工商食官”制度的范畴,商业组织以及与之相应的所有制形式“都多少带着(西周)土地所有制的性质”。这反映了A.春秋与西周社会结构具有同一性B.周天子在地方有很大管理权C.重农抑商政策起源于西周时期D.春秋时工商业都属于官营2.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里
2、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3.“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这说明“谶语”A.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B.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
3、C.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D.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4.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上。”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A.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B.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5.从事长途贩运的山西商帮,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
4、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这说明近代票号A.出现了服务对象的异化B.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D.已经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6.“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
5、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7.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喷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
6、。他认为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8.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纪德受邀到莫斯科旅行后,罗曼•罗兰认为:“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他们被弄得深信:外国的一切都远不及苏联好”。可见两人共同担忧的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是A.出现特权阶层B.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C.民众思维僵化D.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9.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
7、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B.抗战是一场持久战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D.中国国力强于日本10.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
8、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A.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B.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11.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