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44525
大小:53.5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智能制造与“工业4.o”背景下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浅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智能制造与“工业4・0”背景下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浅见摘要:高校的人才培养一直是高校改革中最值得探索的问题之o随着智能制造与“工业4.0”时代的来临,高校也面临着如何提升学生思学环节的培养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两大背景定义的解读,对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和不足,摸索出一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建议。同时,在工程型、应用型教育的大背景下,探讨理实交融、教育改革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性意义。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4.0;高校人才培养2014年10月10H,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德国柏林共同主持了中德两国的
2、第三轮政府磋商。在此背景下,中德双方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就多达四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明确提出了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及“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双方当时就达成共识,在政府层面,中德两国要共同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2015年5月8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该规划着重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这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纲领》指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演化为制造业强国的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中国制造
3、业在2025年时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接着到2035年时,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而第三阶段的2045年,中国制造业有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随后,“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智能制造”等一些新兴词汇,很快便成为学界注视的焦点和其余社会各界热议的“网红”话题之一。智能制造体系和德国“工业4.0”的解读1・智能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所谓智能制造(英语:IntelligentMan?ufacturing,简称IM),就是一种通过人类专业人员和智能机器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
4、统。利用IM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构思与决策等智能活动。在人类与机器智能地协作下,将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进行扩大、延伸和部分取代,减轻人类专家的机械性简单劳动。同时,这种协作还更新了制造自动化的概念,将其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层面。而智能制造系统(英语:IntelligentManufacturingSystem,简称IMS),则是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再让计算机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构思与决策。这样不但可以在制造环境中延伸甚至取代人类的部分脑力工作,而且能够将人类专家
5、的制造智能进行进一步地继承发展和共享完善。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继工业经济后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所以智能制造系统也随之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变成影响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智能制造系统一方面体现了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智能制造模式所呈现的载体。2.德国“工业4.0”德国所谓的“工业4.0”概念(德语:In?dustrie4.0)是指利用专业的“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把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化、智慧化,并涵盖整个供应、制造、销售环节,最终完成快速、有效的个人化产品供应。这就要求所
6、有参与的实体环节要形成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与最高效率,实现企业价值网络的自我调节与动态优化管理。这是基于1764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到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流水线模式”下的电气时代,再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最终到了现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业4.0”。如今「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的新时代,尽管美国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业互联网规划”,但是侧重点不同。2012年,美国启动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更多的是一种“再工业化”过程的思维模式;《计划
7、》的关注点在于先进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及设计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等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创新来重塑其工业格局,解决社会发展瓶颈,激活以往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德国则从制造业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对制造业进行“自下而上”的行业改造。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也是在这种背景下顺应潮流出现的,集适应本土化和国际化于一身的新兴战略。中德两国的模式也有着很强的交融性与互补性。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和不足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志性印记,主要是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灌输,在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方面的培养相对欠缺。
8、这不仅和教育培养模式有关,同时还和教师的构成体系有关。在德国教育体系中,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积累和学历水平要求之外,一段至少5年的企业工作(任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有很多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