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之窗,叩响灵动“活”门

“巧”设情境之窗,叩响灵动“活”门

ID:30599515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1

“巧”设情境之窗,叩响灵动“活”门_第1页
“巧”设情境之窗,叩响灵动“活”门_第2页
“巧”设情境之窗,叩响灵动“活”门_第3页
“巧”设情境之窗,叩响灵动“活”门_第4页
“巧”设情境之窗,叩响灵动“活”门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设情境之窗,叩响灵动“活”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设情境之窗,叩响灵动“活”门  古典诗歌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灵动的诗情画意,但是古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学习的一块“荆棘之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在日益注重“以学定教”、“以生为本”教学的今天,“人”、“文”合一的语文教学理想目标是以生活为本源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自主体验、主动探究的语文学习实践,民主平等、合作互助的师生关系。从2013年起,中考语文升学检测中又增加了古诗鉴赏模块。那么如何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提升他们鉴赏古诗词的能

2、力呢?笔者依据学校开展的课堂观察活动和教学观摩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肤浅的想法。  一、我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成因  综合我校开展的课堂观察情况来看,9位语文教师开设的公开课,选择古诗词篇目的仅2人,在“教学内容整合描述”方面各个等级的教师人数分别是:由于古典诗歌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初中学生很难把握其中寄寓着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学生感叹古诗词难学之时,我们不少语文教师也“愁云惨淡”8,对古诗词教学恐避之不及,无奈碰上,也就支离破碎地讲析和指令包办,在公开课中虽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但学生的反应比较沉闷。反观平时古诗词教学,不少教师青睐功利

3、化教学模式:从诗歌字面意思到作者思想感情捋一遍,囫囵吞枣、蜻蜓点水。长此以往,学生对古诗词也就兴趣寡然。学生不喜欢古诗词,教师要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多品古诗词,自主体会挖掘古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就更是无稽之谈。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主动诵读、涵泳古诗词的动力。可以说兴趣是引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最好导师。那怎样才能激发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为古诗词教学创设一扇情景之窗,还原古诗词鲜活灵动的生命本质,赋予语文以亲切、亲和的魅力形象,有助于初中学生在更多

4、的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二、古诗词激趣教学策略初探  (一)开题时巧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1.创设问题情境之窗  朱熹有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所以没有预习的课是上不出效果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课伊始,趣已生。平时教学,教师若注重学生的预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先学”良好习惯,积极帮助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看书、查阅资料等体验的时间、空间。这样学生对所学诗文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自然能拥有了生成高效的“生本”课堂的基石。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原初体验后,教师即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对文本理解

5、的差异精心创设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目标才会定位清晰准确。待充分了解“学情”,教师再以妙言隽语创设一段完美的“序曲”吸引学生,一方面以制造悬念,“欲擒故纵”8,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张洁老师执教的《行路难》就是在“高调起唱”方面比陈娟老师执教的《渔家傲》更胜一筹:课前收集学生对《行路难》的疑难困惑,整理归类并呈现于多媒体屏幕。从李白生平激情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张洁老师察言观色,抓住机遇及时设问:你所了解的李白是个怎样的一个人?然后顺势补充李白的人生之路,既照

6、顾到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为学生自主研读李白的“行路难”指明了探究方向。可以肯定的是,张洁老师的教学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学生、教材三方综合预设而成的,适合该班学生的认知水平。  2.创设故事情境之窗  王荣生教授曾深刻地指出:“对一篇课文,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原因之一,是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的不足……或者没能将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与阅读这一篇课文发生真切的关联……”这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创设特定的故事情境,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入词、入境”继而“入心、入情”,学生能与作者及时产生情感

7、共鸣,从而唤起阅读期待,激起学习兴趣的阵阵涟漪。如2010年山东省第六届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执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课导入:8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副对联(多媒体出示对联)这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关于辛弃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退居江西。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行。此人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将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辛弃疾与陈同甫志同道合,

8、畅谈十日才分别,此后两人经书信来往,诗词酬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两人酬和诗词中最有名的一首《破阵子》。  (二)精读时巧设情境――“一枝一叶总关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