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64489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关于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探索 【摘要】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在所有教师中得到广泛传播,得到热烈的响应及接受,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引入生活情境,通过生动的数学语言及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创新思维.本文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育;培养目标 一、重新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的数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如果只是将数学当作一门对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研究的学科则显得有些落后.数学,在知识经济下具有
2、更丰富的内容:它是以科学的方法论为属性,将客观世界数学化的科学. 二、积极培养高数学素养的人才 (1)要想立足于知识经济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及人文素养,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2)要有数学交流的能力.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学已渗入社会各部门,就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中不能缺少的工具,所以能够运用这种简洁的语言来对数学思想进行表达及理解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素质.6 (3)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解决问题时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从现实生活中探索到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 (4)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并进行相应解决时要懂得总
3、结数学的方法、模型及创造性的应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中学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现行的数学课标有规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数学要获得数学事实及活动实验等数学知识并且掌握数学基本思想及必要的应用技能,使之适应未来生活及不断发展;同时,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分析社会事件时要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从而可以从自然、社会与数学的联系中知悉数学存在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根据课标对数学的规定我们可以作出如下论述: 1.数学知识的培养目标 数学知识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基本、普遍、常用的代数及几何知识等进行掌握,特别要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进行
4、掌握.然而多年来很多人一直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个人认为在数学教育中要穿插以下的一些思想方法: (1)化归的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未知条件转化成已知的问题然后进行解决.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从感知向思维过渡,将直观图形以代数的意义进行解释或将数学问题以图形直观表现出来,帮助理解. (3)概括归纳的思想方法.概括是根据同一类型对象表现出来的相同属性集合起来,而归纳是将几个特殊情形通过逻辑思维作出一般结论的属性.6 (4)演绎的思想方法.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建立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今后要重视思想方法的灌输,让学生能够更快速地获取、理解知识,使
5、之受用一生. 2.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目标 培养数学能力素养的目标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算、记忆、语言表达、空间想象能力等方向进行培养,从而懂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3.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避免滔滔不绝的讲解和烦琐低效的提问,要真正把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学中创设探究情境的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兴趣得到发展,正
6、确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探究情境一般有如下特征: (1)趣味性:作为探究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材料或活动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启发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3)问题性:“问题”6是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情境,利于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4)情境性:“情
7、境”是探究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境”是通过各种真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5)针对性:作为探究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这样一个探究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不一定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以上这一情境,激起了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