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刘迪平: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教育对农村城镇化的意义,论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农村教育 发展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业经济改革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结合我国实际,在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进展缓慢。在现实生活中,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农村教育的不配套,成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有必要
2、对农村城镇化与农村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 针对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阶段差异与地区差异, 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从而更好地把握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一、农村教育对农村城镇化的意义 农村城镇化是指在农村地区生产力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及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与城市文明逐渐接近、趋向同一和城乡差别缩小并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一)农村教育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来稳定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农村城镇化基于规模经济,对农业来说就是农业的规模经营,农业的规模经营又必须
3、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在我国基本国情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制约下,只有充分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才能解决9亿人为4亿人搞饭吃的现状,只有充分提高人均劳动的农产品产出,才能积累更多的农产品的剩余,农村城镇化才会有物质基础。以为“三农”培养人才和发展农业科技的农村教育必将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农村教育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城镇化要求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工作,要胜任非农产业的工作,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农村城镇化
4、对农民的知识化、技术化要求。第二, 农村城镇化对农民观念的现代化、科学化的要求。初步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以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为例,在2000年,江苏省农村经济调查局所调查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转移的劳动力的文化指数为8.98,比全部劳动力的文化指数高出1.01年。由此可见,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构成明显高于农村整体劳动力的文化构成。在被调查的全部劳动力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劳动力占14.07%;在转移劳动力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劳动力占转移劳动力的30.39%,高出整体劳动力结构16.3
5、2个百分点,逐步呈现出的专业化特征,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文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还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劳动力转移的人数越多。这表明,教育有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三)农村教育促进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农村城镇化还必将引起农民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农民”与“市民”、“乡下人”与“城里人”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农民的生活方式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不断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农民变市民,除居住地域、居住环境、工作条件等硬件方面的转变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精神层
6、面的转变。而精神层面的转变则往往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农村教育要很好地实践其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既要发挥其农业科技方面的作用,还要在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既是农村城镇化对农村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教育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适应农村城镇化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民个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乡村文明只有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才能完成农民向市民的演变,农村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 二、农村城镇化中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一) 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
7、人力资本匮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教育规模、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农村普查结果看,农村人员文化素质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都很低。据江苏省农村经济调查局统计,到2000年底,江苏农村实有从业人员为2688.0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2.2%,位居上海(88.31%)、北京(77.54%),天津(71.99%)、广东(55.00%)等十个城市之后,排第11位。这与江苏社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之首的地位相比,又显得不大相称。按边际报酬递减原理,农村劳动力的“过密化”,即以密集的劳动投入为代
8、价来换取农业经济的增长,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因此,农民的就业问题要远比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严重得多。事实上,全国平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比江苏省还低。主要原因是,农村初中学生大量辍学。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初中后教育机会少。一方面,高校扩大招生、非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收学费,以及用人单位片面聘用高学历者,这些因素都刺激了普通高中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