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直线与圆

教材解析直线与圆

ID:30165019

大小:308.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7

教材解析直线与圆_第1页
教材解析直线与圆_第2页
教材解析直线与圆_第3页
教材解析直线与圆_第4页
教材解析直线与圆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材解析直线与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材解析·直线与圆储聪忠l直线和圆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中的要求1.1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1.2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教学的目标与要求2.1直线与方程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

2、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程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2圆与方程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确定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2.3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

3、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教材理解与教学初探3.1对于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教学要求比较高,多是“掌握”的程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打好基础,特别是刻画直线、圆的几何要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3.2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灌输“几何问题代数化”、“方程几何化”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图写方程,由方程画图的互化习惯,不仅要求精确,还要知道方法(如如何确定直线、圆),即掌握直线与圆的几何要素。这是学好本章知识的关键,也是学好直线与圆的方法。3.3教会学生掌握教材中的

4、体系,一是直线与圆的刻画(几何要素、方程),二是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直线与直线的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直线与圆、圆与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等关系。也就是方程与位置是本章的主线。3.4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这一章的第一课,恰好也是教材中的第一个难点与重点。学生特别对斜率的理解,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反复讲,由浅入深,螺旋上升。通过教学的深入,来深化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掌握。3.5在直线与方程的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简单把结论抛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教学过程的呈现,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变化的过程,与学生一起来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与美感。做一定量的识记

5、练习是必要的,但一定要精选习题,使每一道题都能很好的体现知识的载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6在教学过程中,希望教师要用三角板与圆规认真作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3.7培养学生在解决有关直线与圆的问题时,一定要时时联系平面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的几何意义,如对称性、距离关系、弦、弦心距与弦长及半径的关系等,以达到解题的简化。3.8让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直线的斜率定或截距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等价关系、直线与圆的方程所联立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的相关性,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4.教材范例与考题分析4.1直线与方程教材中的

6、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导出,一定要讲透。P85的例2是一个非常好的例题,学生要理解上可能会有一点困难,教师要特别讲清为什么要“设”,可不可以设成其他的值,为什么?并让学生观察直线的倾斜程度与斜率的值的变化。并可结合练习题2来巩固这种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有斜率.若先学习了高中数学必修四,可知斜率是倾斜角的函数,斜率的图象如右图.对于直线上任意两点P1(x1,y1)、P2(x2,y2),当x1=x2时,直线斜率k不存在,倾斜角α=90°;当x1≠x2时,直线斜率存在,是一实数,当α是锐角时,k>0;当α是钝角时,k<0.如图,直线的斜率分别

7、为,则有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解答: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其斜率k1<0;直线与直线的倾斜角都是锐角,其斜率k2>0,k3>0,但直线的倾斜角大于直线的倾斜角,所以k2>k3>0.故它们的斜率大小关系为.P87的例4,教师在讲解之后,对于P89的例6,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独立完成。但这个题是例题,书上有图有解答,不是最好的,教师可改编一下,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点,构成三角形,观察,然后计算,验证。这个过程事实上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也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