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020693
大小:77.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6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石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石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仔细揣摩课文,理清文章层次。2、学习根据中心需要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3、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2、学习根据中心需要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难点:1、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结合图片)同学们现在看见的图片一定不会陌生,是——“
2、石榴”(学生齐声回答),好,哪位同学能够结合图片给大家描述一下石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描述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也可以展开自己的联想。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归纳:在同学们的眼中,石榴是一种很诱人的水果,它的枝干很结实,尤其是它的花朵,小巧而精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在郭沫若老先生的笔下,石榴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的《石榴》。二、简介作者: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三、时代
3、背景:这篇课文是郭沫若文艺散文《丁冬草(三章)》中的第三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状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的书法了自己坚定执著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四、走进课文1、检测预习:(结合幻灯片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奇崛(júé)枯瘠(jí)玛瑙(mǎonǎo)琢成(zhuó)犀利(xī)劈刀(pī)皓齿(hào)束缚(fù)唾津(tuò)潜溢(yì)解释下列词语。犀利:(武器
4、、言语等)锋利;锐利。匀称:均匀;比例和谐。柔媚:柔和可爱。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奇崛:奇特突出。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不禁,不能自制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忍笑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在书上找出疑难处。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读出感情)五、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思考作者是怎样结构全篇的?要点提示: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的。2、结合第一题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5、要点提示:第一部分:(1)开篇点明石榴的可爱。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石榴的可爱之处。第三部分:(7-9)交代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3、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学生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可作为课后讨论题大家一起讨论。)六、分析课文:1、文章的第一部分点明了作者的描写对象——石榴,哪句话总领全文?作者是怎样表现石榴与众不同的风采的?要点提示:“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全文。作者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着与众不同的风采。1、文
6、章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的描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特征的?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要点提示: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3、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体会其中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一是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2)方法:比较;通过和梅柳的比较,刻画出它独特的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二是写石榴的花(3)(外在美和精神美)主要写石榴花的色彩
7、(“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和习性(对于阳光的直射“毫不避易”)并把它比作“夏天的心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完以上两点后,以下的几点可以请同学自主研究与探讨,教师仅作出简单的点拔。三是写石榴花骨朵到花的演变的过程。(4段)作者称这种变化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花瓣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那样多的花瓶儿都插上了花,这用“奇迹”一词来称誉一点也不过分。四是写由花到果的演变,(5段)主要写了石榴结实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由红变为金黄;形体则变为胖胖的圆肚形。五是形象地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6段)
8、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之情。4、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的形态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含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在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