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地结论及证明(附练习问题详解)

【新整理】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地结论及证明(附练习问题详解)

ID:29922772

大小:71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5

【新整理】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地结论及证明(附练习问题详解)_第1页
【新整理】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地结论及证明(附练习问题详解)_第2页
【新整理】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地结论及证明(附练习问题详解)_第3页
【新整理】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地结论及证明(附练习问题详解)_第4页
【新整理】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地结论及证明(附练习问题详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整理】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地结论及证明(附练习问题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在学习了《平面向量》一章的基础内容之后,学生们通过课堂例题以及课后习题陆续接触了有关三角形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现归纳总结如下:一.知识点总结1)O是的重心;若O是的重心,则故;为的重心.2)O是的垂心;若O是(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故3)O是的外心(或)若O是的外心则故4)O是内心的充要条件是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如果记的单位向量为,则刚才O是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O是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ACBCCP若O是的内心,则 故 ;的内心;向量所在直线过的内心(是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二.范例

2、(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例1.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解析:因为是向量的单位向量设与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又,则原式可化为,由菱形的基本性质知AP平分,那么在中,AP平分,则知选B.点评:这道题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新颖、陌生”,首先是什么?没见过!想想,一个非零向量除以它的模不就是单位向量?此题所用的都必须是简单的基本知识,如向量的加减法、向量的基本定理、菱形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若十分熟悉,又能迅速地将它们迁移到一起,解

3、这道题一点问题也没有。(二)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例2.H是△ABC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点H是△ABC的垂心.由,同理,.故H是△ABC的垂心.(反之亦然(证略))例3.(湖南)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P是△ABC的(D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解析:由.即则所以P为的垂心.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有关运算,及“数量积为零,则两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三角形垂心定义等相关知识.将三角形垂心的定义与平面向量有关运算及“数量积为零,则两向量所在直线垂直”等相关知识巧妙结合。变式:若H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则点H是△ABC的

4、垂心BCHA图6证明:0即0同理,故H是△ABC的垂心(三)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例4.G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0点G是△ABC的重心.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证明作图如右,图中连结BE和CE,则CE=GB,BE=GCBGCE为平行四边形D是BC的中点,AD为BC边上的中线.将代入=0,得=0,故G是△ABC的重心.(反之亦然(证略))例5.P是△ABC所在平面内任一点.G是△ABC的重心.证明∵G是△ABC的重心∴=0=0,即由此可得.(反之亦然(证略))例6若为内一点,,则是的(    )A.内心          B.外心       C.垂

5、心         D.重心解析:由得,如图以OB、OC为相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由平行四边形性质知,,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质,所以是重心,选D。点评:本题需要扎实的平面几何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及三角形重心性质:重心是三角形中线的内分点,所分这比为。本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将平面向量的有关运算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及三角形重心性质等相关知识巧妙结合。变式:已知分别为的边的中点.则.证明:  ..  变式引申:如图4,平行四边形的中心为,为该平面上任意一点,则.  证明:,,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点评:(1)证法运用了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证法2

6、运用了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若与重合,则上式变0.(四).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外心结合考查例7若为内一点,,则是的(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解析:由向量模的定义知到的三顶点距离相等。故是的外心 ,选B。点评:本题将平面向量模的定义与三角形外心的定义及性质等相关知识巧妙结合。(五)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例8.已知向量,,满足条件++=0,

7、

8、=

9、

10、=

11、

12、=1,求证△P1P2P3是正三角形.(《数学》第一册(下),复习参考题五B组第6题)证明由已知+=-,两边平方得·=,同理·=·=,∴

13、

14、

15、=

16、

17、=

18、

19、=,从而△P1P2P3是正三角形.反之,若点O是正三角形△P1P2P3的中心,则显然有++=0且

20、

21、=

22、

23、=

24、

25、.即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0且

26、

27、=

28、

29、=

30、

31、点O是正△P1P2P3的中心.例9.在△ABC中,已知Q、G、H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求证:Q、G、H三点共线,且QG:GH=1:2。【证明】:以A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0,0)、B(x1,0)、C(x2,y2),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则有:AB(x1,0)C(x2,y2)yxHQGDE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