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动力学复习》word版

《药物动力学复习》word版

ID:29888958

大小:43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4

《药物动力学复习》word版_第1页
《药物动力学复习》word版_第2页
《药物动力学复习》word版_第3页
《药物动力学复习》word版_第4页
《药物动力学复习》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动力学复习》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剂型因素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前体药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和药物的化学稳定性。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3)药物的剂型、用药方法: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和溶液剂等。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相互作用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贮存条件2生物因素1)种属差异:如鼠、兔、狗和人的差异2)种族差异:如不同人种的差异3)性别差异:如动物的雌雄与人的性别差异4)年龄差异: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和老

2、年人等生理功能的差异5)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遗传因素:酶的活性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第一节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生物膜性质1.膜的流动性构成的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具有流动性。2.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3.膜结构的半透性膜结构具有半透性,某些药物能顺利通过,另一些药物则不能通过。膜转运途径1.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穿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2.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药物转运机制

3、及其特点转运机制转运形式载体机体能量膜变形可穿过的物质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无(被动)不需要无 膜孔转运无(被动)不需要无水,乙醇,尿素,糖类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有(主动)不需要无氨基酸,D-葡萄糖,D-木糖,季铵盐 主动转运有(主动)需要无膜动转运胞饮作用无(主动)需要有蛋白质,多肽类,脂溶性纤维素,三酰甘油,和重金属 吞噬作用无(主动)需要有细胞内不能消化的物质以及合成的分泌蛋白胃:胃黏膜表面虽然有许多的褶皱,但由于缺乏绒毛,吸收面积有限,除一些弱酸性药物有较好吸收外,大多数药物吸收差。为什么说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1、全长2-3

4、m,表面积200平方米(皱壁+绒毛+微细绒毛),比同长度圆筒面积大600倍。2、胆汁、胰液中和胃酸,有适宜的pH。3、丰富血管、毛细血管和乳糜淋巴管(慢少)4、pH:5–7.5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脂肪类食物促进胆汁分泌,胆酸盐(牛磺胆酸钠、甘胆酸钠)使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吸收。第二节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胃排空:胃内容物从幽门部排至十二指肠的过程。胃空速率:胃排空的快慢用胃空速率描述。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P28肝首过作用:药物透过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入肝后转运至体循环(在进入体循环前)过程中,药物被降解或失活的现象。胃肠淋巴系统

5、:药物从消化道向淋巴系统转运也是药物吸收的途径之一。(大分子,脂溶性的药物)胃肠道中未解离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比是药物解离常数PKa与消化道pH函数,其关系用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表达弱酸性药物:PKa-pH=lg(Cu/Ci)弱碱性药物:PKa-pH=lg(Ci/Cu)pH-分配假说:药物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之为pH-分配假说。通常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所预测的值要高,原因有:①小肠吸收表面微环境比肠内pH低(弱酸性药物);②小肠吸收表面积大。解离药物®®未解离

6、研究表明,无论在胃中还是在小肠内,酸性药物的吸收百分率随着PKa的增大而增大,碱性药物的吸收百分率随PKa的增加而减少。通常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说明该药物的脂溶性较好,吸收率也大,但油水分配系数与药物的吸收率不成简单的比例关系。药物的溶出速率是指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药物溶解的量。固体药物在肠道内经历崩解、溶解、溶出过程才可通过上皮细胞膜吸收。药物粒子与胃肠液或溶出介质接触后,药物溶解于介质,并在固-液界面之间形成溶解层,称之为扩散层或静流层。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可促进药物的溶出速度。溶剂化物:药物含有溶媒而构成

7、的结晶。药物在水中的溶出速率大小: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第三节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根据药物体外溶解性和肠道渗透性的高低,对药物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方法。BCS依据溶解性与渗透性将药物分为四类:一类为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二类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三类为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四类为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为提高二类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制剂设计:1.制成可溶性盐类2.选择合适的晶型和溶媒化物3.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4.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制成包

8、合物5.增加药物的表面积6.增加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7.抑制外排转运及药物肠壁代谢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是100%皮下注射:一些油混悬型注射液或植入剂可注射或埋藏于皮下,以发挥长效作用。皮内注射:一般作为皮肤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