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50843
大小:9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4
《《遗传学大题定》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20世纪70年代以前经典遗传学的发展①遗传因子:Mendel(孟德尔)提出,认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本身是不能遗传的、,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才是遗传的。②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1903年,Sutton和Boveri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Morgan(摩尔根)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③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核酸: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复制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核酸。④“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有Beadle和Tatnm在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阐明了基因是通过其产物在生化代谢中的作用实现其功能。⑤顺反子学说:1955年Benze
2、r一噬菌体为材料,提出了顺反子学说,一个顺反子是一个功能水平上的基因,其结构是可分的,基因内有突变单位——突变子,有重组单位——重组子。⑥转座因子:1951年McClintok提出转座因子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⑦操纵子学说:Jacob和Monod于1961年提出乳糖操纵子学说,基因不仅是遗传信息2.论述乳糖操纵子学说调解基因I在机能上有活性或被抑制,是由相邻的操纵基因O所控制的。调解基因能产生阻遏物。当培养基中没有乳糖时,有活性的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O结合。阻断RNA聚合酶与操纵基因的结合,从而不能起始结构基因的转录过程。导致
3、乳糖代谢所需的酶不能合成。这一过程为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当培养基中唯一碳源为乳糖时,乳糖进入细胞作为诱导物与阻遏蛋白结合,使之构型改变,失去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这时mRNA聚合物便于启动子P结合,从而起始结构基因产生mRNA的转录的转录过程和白合成过程。这一过程为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3.一般大肠杆菌都能利用乳糖,但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产生分解利用乳糖的酶。⑴为什么细菌以乳糖为唯一碳源时,饥饿细胞才产生分解乳糖的三种酶(lacZ、lacY、lacA?乳糖进入细胞作为诱导物与阻遏蛋白结合,使阻遏物构型改变,失去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这时mRNA聚合物
4、便于启动子P结合,从而起始结构基因产生mRNA的转录的转录过程和蛋白合成过程,即转译出了三种相关的酶。⑵如果培养基中既有乳糖又有葡萄糖时,是否有上述酶的诱导现象?为什么?①在乳糖操纵子上有一个分解代谢产物的阻遏系统,它允许细胞优先利用葡萄糖,在加入葡萄糖后,葡萄糖的存在直接使腺苷酸活化酶失活,导致细胞中cAMP含量迅速降低,不能形成cAMP—CRP复合体,也就不能激活乳糖操纵子,导致酶不能合成。②当葡萄糖完全消耗完后才利用乳糖,cAMP-含量升高,可同CAP形成cAMP-—CRP激活蛋白复合体与P上的CRP位点结合,激活转录起始,形成乳糖代谢酶
5、。4.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的区别与相同处⑴区别:①母性影响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控制;②母性影响属于孟德尔式遗传,出现一定分离比,细胞质遗传属于非孟德尔式遗传,杂种后代不会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比⑵相同处:正反交的结果不同,F1表现母方性状5.核外遗传的特征①正反交结果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方的性状,母本的表型决定了所有F1代的表型,和显隐性及性染色体的组合无关;②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种后代一般不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比;③遗传物质位于细胞质中,不受核移植的影响;④不能用常规方法进行遗传作图。6.伴性遗传的特点①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
6、染色体上;②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③正交与反交F1的结果不同;④表现特殊的交叉遗传规律。7.为什么在粗糙脉孢中可以进行着丝粒作图①子囊孢子是单倍体,表型直接反应基因型②一次只分析一个减数分裂产物③顺序四分子的存在,减数分裂四个产物不仅留在一起,还以直线方式顺序排列在子囊中④进行有性生殖⑤体积小,易增殖,易培养,一次杂交可产生大量后代易于获得正确统计数据8.F-菌株、F+菌株和Hfr菌株答:①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细胞内不具有F因子的雌性菌株。当它和具有F因子的雄性菌结合时,就成为遗传物质的受体细菌。它通过和F+6菌株结合,接受F因子后,F-菌就会转变
7、成F+菌。②指在大肠杆菌等细菌细胞中具有能和染色体分开进行独立复制的F因子的雄性菌株。具有F纤毛,通过与雌性菌株结合,可以高的频率进行F因子传递,同时也以低频率雄性菌的染色体向雌性菌传递。F+菌株群体中有时有的细菌会失去F因子而变为F-菌,但这种频率是很低的(约为0.1%)③指细菌结合时,将染色体以高频率传递给雌性菌(F-菌)而形成重组体的雄性菌。在Hfr中,+F因子处于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状态。F因子插入的方向与位置决定着各个Hfr菌株染色体转移的起点与方向。9.什么是平衡致死系,在遗传学上的应用?特点?⑴平衡致死系:利用倒位杂合体的交换抑制
8、效应,保存隐性致死基因,又称永久杂种⑵应用:①可避免致死基因的丢失,已达到降致死基因进行定位并加以保留,研究其致死作用的生理和机制的目的②检出常染色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