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8 诗词三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8 诗词三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3

ID:29660853

大小:100.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8 诗词三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8 诗词三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8 诗词三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8 诗词三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8 诗词三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8 诗词三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三首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虞美人李 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下列有关词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给词人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何时了”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B.词人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被俘后沦为阶下囚的悲惨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C.词人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

2、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D.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的艺术结构,形成震撼人心的美感效应。解析:选B。“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这首词中,多处采用了对比和呼应的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解析:在这首小词中,词人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如过去生活与眼前生活的对比等,能选取其中两处加以分析即可。答案: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书 愤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

4、载谁堪伯仲间!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情感一句相似,表现了诗人时不我待而又报国无门的悲哀。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诗人年轻时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C.诗中“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因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D.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解析:选B。B项,“自责”

5、一词不符合诗的意思。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两句是以诸葛亮自况的语句,结合诸葛

6、亮的事迹和课后注释,联系诗人的处境分析即可。答案: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达自己的追慕向往之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二、语言运用.(2014·高考山东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生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考虑,内容上要符合节日的特点,形式上要符合对联的特点。“江边柳线”与“门上桃符”有明显的春节的特征,“红”与“绿”相对,下联要收在平声上,这样就很容易确定写春节的对联。同样

8、“青艾驱瘴”“碧波竞舟”具有典型的端午节特征,“驱瘴”只能是“千家”,再加上平声的要求,写端午的对联也很容易确定。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