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20669
大小:9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qbz-80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一:QBZ-80/660(380)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实训操作一、实训目的:1、熟悉QBZ-80/380开关的电路组成及结构;2、掌握QBZ-80/380开关的工作原理。二、实训重点:1、QBZ-80/380开关的接线与控制操作;2、QBZ-80/380开关电路原理.三、型号、用途及工作条件1、本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以下简称起动器),用于交流50Hz,电压380V、660V、1140V的电路中作直接或远距离控制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并可在停止时进行换向,起动器具有:1.1失压保护;1.2过载保护;1.3短路保护;1.4过电压保护;1.5断相保护
2、;1.6主电路漏电闭锁保护。2、起动器的型号的表示方法如下:注:本说明同时对型号为BQD-80/660(380)、QB2-80、120、200/1140(660)、QB2-120、200/660产品作出了说明。3、起动器可在下列条件下工作:3.1海拔不超过2000米;3.2周围环境温度为-5℃~+40℃;3.3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C时);3.4在具有甲烷混合物及煤尘爆炸危险的工矿企业中;3.5周围介质中不得含有破坏金属或绝缘的气体及蒸气3.6没有剧烈振动、颠簸的场合;3.7在具有防止水、液体和雨雪侵入的地方;3.8安装位置与垂直面的倾斜度不超
3、过15度;3.9污染等级:3级;3.10安装类别:Ⅲ类。4、起动器的主要技术参数知表1所示:起动器型号QB2-80QB2-120QB2-200额定电压(V)1140.660.3801140.660.3801140.660.380额定电流(A)80120200通断能力(A)80010002000极限分断能力(A)200020004500电寿命(万次)AC3606060电寿命(万次)AC4666最大控制功率AC4(KW)110、65、40170、100、60290、170、98四、结构概述:1、起动器由隔爆外壳和真空本体组成,真空本体装于隔爆外壳中。2、起动器外
4、壳为圆型,壳转盖为转动式齿口结构,壳身上部为接线箱,用以引进电源电缆和引出电机电缆,且均采取隔爆措施,以达到隔爆要求。在外壳右侧有隔离换向开关的转换手柄和停止按钮。两者有机械联锁,只有停止按钮按下后,才能扳转手柄并打开转盖。3、真空本体所有元件都装于底板上,其正面装有真空接触器、电动机综合保护器、过电压吸收装置、中间继电器和熔断器,背面装有隔离换向开关、变压器及起动、停止按钮,这些电器元件一般无须调整、更换。五、实训操作:1、拆卸:1.1先将机械闭锁打开;1.2将开关的前端盖、上端盖依次打开;2、参数整定:2.1将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中过载保护整定调节旋钮转至
5、适当位置;2.2将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中短路保护整定调节装置调至适当位置。3、引线:3.1将三相电源线分别接于接线箱内的X1、X2、X3接线端子上;3.2将接地线接于指定位置上;3.3若用到两台启动器,可直接将另外一台启动器接线箱内电源接线端子与第一台启动器接线箱内电源接线端子对应连接好即可;3.4将电动机线分别接于接线箱内接线端子D1、D2、D3上,并接好电动机外壳接地线。4、通电试车:4.1合上电源隔离开关;4.2正转启动:按住停止按钮,将换向开关手柄旋至“正转”位置;再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正转;4.3反转启动:按住停止按钮,将换向开关手柄手柄旋至“反转”
6、位置;再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反转;4.4停止: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停转;4.5按住停止按钮,将手柄旋至“停止”位置,形成机械闭锁。六、工作原理:电气原理如附图1、2、3、4所示:1、接通换向开关Q,控制变压器T输出36V交流电,保护器触头3、4闭合,为控制电路供电作好准备。2、按下起动按钮S2,此时若起动器在无故障状态,则中间继电器K3吸合,控制电压经全波整流后使真空接触器K1吸合,并利用其常开触点实现自锁,同时断开漏电检测回路。3、按下停止按钮S1,中间继电器失电,常开触头断开,真空接触器线圈失电使主触头脱开分断主线路。4、在起动或运行过程中,当线路发生短
7、路、过载、断相等故障时,保护器触头动作,使吸合线圈释放而起保护作用。5、每次起动前,保护器的漏电检测33#端通过常闭触点对负载进行漏电检测,当主回路对地绝缘电阻低于规定值时,保护器实行漏电闭锁,起动器无法起动。七、保护特性根据所选用的保护器的不同,起动器具有下表所列保护特性:名称序号整定电流倍数动作时间起始状态复位方式复位时间11052H内不动作冷态过载保护21.25min
8、5(二相)1-3min热态自动<3min71:0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