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6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阶段训练4 生活与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阶段训练四 生活与哲学12.“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柴火创客空间体验各位年轻“创客”的创意产品,称赞他们充分对接市场需求,创客创意无限。总理说,你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对“创客”理解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B.意识活动具有
2、主动创造性C.意识是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3.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孩”,2014年再过渡到“单独二孩”。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情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列说法与此基调反映的
3、哲理最相一致的是( )A.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C.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15.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
4、,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从认识论的角度,我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过程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C.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6.面对经济新常态的种种挑战,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要做好“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准备,坚决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让我
5、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战胜困难,开创未来。某报这一评论中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不断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②17.波士顿经验曲线又称经验学习曲线,如右图所示,横轴代表练习次数,纵轴代表单位学习内容所耗时间。学习曲线效应指的是,越是经常地执行一项任务,每次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从认识论角度看,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
6、的目的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18.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深水钓鱼,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这强调了(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C.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D.认识对象是具体的,真理是抽象的19.下列漫画告诉我们(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
7、互转化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中国书法的发展始终以文化为轴心,在不同时代都烙下清晰或模糊的印记,比如:曹操与建安风骨,陶渊明与田园诗派,谢灵运、鲍照与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的隐逸情节与山水情怀诗派,李白与浪漫主义诗派,杜甫与现实主义诗派以及黄庭坚与江西诗派,苏东坡与豪放词派,李清照与婉约词派等。中国书法的这一特点说明( )①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决定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
8、③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1.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为“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之首,郑重宣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切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其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