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初步知识精讲上

人教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初步知识精讲上

ID:29547653

大小:82.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人教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初步知识精讲上_第1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初步知识精讲上_第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初步知识精讲上_第3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初步知识精讲上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初步知识精讲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初步知识精讲上一.本周教学内容诗歌鉴赏初步(上)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从而加深对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认识。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诗歌中国的文学起自《诗》,古人爱写诗,今人也爱读诗;在历史上,诗歌有时成为抒情的方式,有时充当外交的礼仪,有时作为科考的门类,有时甚至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因此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是不过分的。同学们在上小学之前大多就已经多少接触了一些诗歌,尤其中国古代诗歌就更不陌生了。在高三我们还要学习诗歌,一方面是为了应考;另外,大家还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诗歌这一优秀

2、传统文化形式的认识,从而能够以更高的视野来审视,来鉴赏,来品味。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文体共有四种: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其中,“诗”堪称是最纯粹的文学,它不像散文可以作为交流的工具;“诗”又是最含蓄的文学,有限的文字中能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诗”更是最美的艺术,它的“美”不仅体现在韵律上,更体现在其中必然蕴涵的那一股真情中。请看下面这首大家熟悉的诗歌: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3、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品味起来,两千多年前的诗人的情怀在我们今人看来还是那样的真挚;诵读起来,诗歌悠扬的音色、婉转的韵律也还依稀能让我们想象到先民们吟咏时的神情。这种跨越时空的认同感也就验证了诗歌不朽的艺术特质,而这神奇的艺术特质也成为千千万万诗人骚客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和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大家可以读一读这首《春江花月夜》,感受一下与《诗经·秦风·蒹葭》的相通之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

4、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中国古诗的特征综上所述,中国诗歌的特征可以简要地归纳为:1.抒情性

5、2.韵律感3.含蓄而多意下面具体解释一下。(1)抒情性。诗歌是真性情的流露,诗歌厌弃一切虚伪和做作。中国最早的文化原典《尚书》中就有“诗言志”的说法。《诗经毛传大序》也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如此,那么人类的情感都可以从诗歌中找寻到。如:亲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思乡: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怀人: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忧国: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怀古: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感时: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伤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悲秋: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悼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闲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喜悦: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豪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古人生活是时代更接近于原生态的自然,大自然中的万千变化都能够相应地引起多情的诗人的感怀,加之古代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不便,也为淳朴的情感创

7、造了审美的距离,这些都是我们今人所难以想象的。因此今人的感情不如古人充沛和真挚了。(2)韵律感。这是东方诗歌共有的特点。在孔子的时代就有“歌诗三百,诵诗三百,舞诗三百”的说法,可见古人将诗歌、音乐和舞蹈看作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其实,后世诗歌的发展也大体上走了这样的路。古人写过诗歌有时要吟咏,有时要和歌而唱,没有韵律是不行的。而韵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无非就是句式和读音的问题,句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几言诗”,整齐的句式为和谐的韵律奠定的基础,即便是不整齐的“杂言体”,其句式的安排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读音则主要是平仄和压韵的问题:古人将汉字

8、的读音分为平和仄,平仄相合能够给人以悦耳的感觉,正如今天所说的乐音,反之则是噪音,一句诗中不同的平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风貌,于是我们今天读古诗时还能够感受到或高亢、或低回、或婉转、或铿锵的音色,从而品味出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