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85346
大小:68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7陈情表(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体会文章“陈情于事,情深理切”的表达特点。2.鉴赏巧妙的说话技巧。[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或背诵课文。二、开展课堂讨论,细致剖析《陈情表》“陈情达意”的艺术特点。1.作者是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的?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明确:这篇文章是在晋武帝要其做官,李密辞而不就的情况下写的。“忠”“孝”是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作者在忠君、孝亲二者之间暂不能兼顾的矛盾中上表请求“矜愍”,因此,他为了达到目的,在“孝”字上大作文章,从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同时又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情辞恳切,娓娓道
2、来,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也赢得了后世人们的赞誉。在写作文章时,作者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但写作此文时,作者压抑了前两种感情,而对后一种感情大肆渲染,并造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境。2.思考:体会本文融情于事的结构特点和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明确:(1)作者自己的孤苦无依、和祖母相依为命、对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对皇帝的“陈”述之中,晓畅、通达、浑然一体,没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
3、者时时在述事,又处处在抒情。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2)本文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当时正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很多骈文形式华美,但内容空泛,形成了骈文的浮华之风。而《陈情表》却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好文章。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语势连贯紧凑,如行云流水,畅通自然,没有斧凿的痕迹。文中不少四字句至今还被使用。三、鉴赏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讨论后明确:作者当时的确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出任吧,对新朝不摸底细,祸福难测;辞不就职,终养祖母吧,又怕新朝疑
4、忌,招致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派上了用场。首先,作者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确实存在的供养祖母为理由,向晋武帝陈情。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第一段作者陈述少小时父死母嫁、无兄无弟的孤苦无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卧病在床的情况。写得凄切哀婉,使晋武帝“切峻”同情。第二段作者写新朝对自己的礼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进退两难的狼狈。尤其是开头作者说“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承认新朝的合法性,让阴谋立朝的晋武帝怕李密反对新朝的疑忌顿消。第三段作者借新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为自己“辞不就职”
5、寻找借口,同时不惜卑身自污,说自己“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至此,晋武帝所有猜忌都被打消。最后一段还指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事实,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这样武帝完全被说服,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四、请同学们讨论对“孝”的看法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明确: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今天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态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解说:对“孝
6、”的讨论,可以加深我们对课文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学习课文,让同学们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道德意识逐渐淡漠的今天,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更应该注重树人,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五、探究文章主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出示多媒体投影,展示名家对主题的不同看法。(1)李密为了达到目的,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同时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陈文良《新古文观止》)(2)这篇文章因为处
7、处从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而又情辞恳切,娓娓道来,字字发自肺腑,所以终于打动了君心,也赢得了后世人们的赞美。(《中国古代文学读本》)(解说: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六、诵读课文1.教师有感情地范背全文。2.学生集体朗读一遍。3.学生自由读课文。4.请一名背诵快的同学试背。5.学生齐背全文。七、课堂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2)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
8、所希冀。(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2.将本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对比,看两篇文章在“动之以情”上有什么异同。参考答案:1.(1)才生下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开我死去了。将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嫁,改变她守节的志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