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

ID:29286354

大小:24.5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8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_第1页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_第2页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_第3页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_第4页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  作者:王红芳 李菁 王明霞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王红芳、李菁);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王明霞)  【关键词】内毒素类;危害性;拮抗剂   革兰阴性细菌菌体自溶或被裂解时会释放细菌内毒素(LPS),而且在革兰阴性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内毒素也会不断地从细菌外膜上脱落下来并释放到周围的介质中[1]。多种研究证实,LPS不仅是决定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主要

2、致病因素,还与人类其他许多疾病关系密切。目前,研究最为明确的LPS相关疾病是革兰阴性细菌所导致的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1-3]。随着有创技术、免疫抑制剂、化疗尤其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增多,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病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增多趋势,现代流行病学统计结果,全世界每1000例患者中就有3例发生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同时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8%的速度上升。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病死率仍高居不下,已成为临床医学界急需破解的难题。本文就细菌内毒素的危害性及其拮抗剂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细

3、菌内毒素的结构实地察看帮扶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社会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  细菌内毒素又为脂多糖(LPS),与蛋白质及磷脂等一起构成革兰阴性菌的外膜,LPS的分子结构可以分为3个区域:O-特异性多糖链(也称为O-抗原)、核心多糖以及类脂A(LipidA)[4](图1)。其中,O-特异性多糖链突出于膜外5~10nm,在菌体表面呈游离状态,其基部

4、与核心多糖相连。核心多糖由内核和外核构成,内核的内侧端以2-酮-3脱氧辛酸与类脂A相连。后者位于脂多糖的最内侧,并且嵌入细菌外膜双层磷脂分子的外叶。类脂A是LPS结构中最保守的成分,不存在种属特异性,是LPS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每个细菌表面分布的LPS分子数量不定,约占细菌外膜结构的25%、外膜总表面积的75%。LPS单体的分子量多为5000~25000,由于LPS是由亲水性的多糖和亲脂性的类脂共同构成的一种两性大分子,此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在空间结构上位于分子的两端,因此,LPS在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中均能形成多聚体,在电镜下

5、呈清晰的微胶粒样。单体LPS首先与血浆中的脂多糖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CD14结合才能产生生物学效应,而多聚体的LPS不能与CD14结合发挥生物活性。图1 细菌内毒素结构示意图    2 LPS的生物学危害   致热性实地察看帮扶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社会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  LPS进入机体后,刺激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主要是

6、单核巨噬细胞等)使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白介素-1(IL-1)、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及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这些内源性致热原作为基本信息分子以不同的途径将发热信号传入体温调节中枢[5],使体温调定点上移,通过传出途径调节效应器对全身产热和散热做出反应,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LPS致发热高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呈正相关,并且有明显的潜伏期,人静脉注射2ng/kg剂量时发热潜伏期可长达90min。由于LPS对热具有稳定性,所以一般灭菌方法不能将LPS彻底破坏,不易清除。   凝血系统被激活  内毒素对凝血系

7、统具有激活作用,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息息相关。普遍认为,内毒素引起血管内凝血,是由于诱导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大量表达组织因子(TF)所致[6]。LPS首先与血浆中的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以复合物形式与单核/巨噬细胞以及血浆中的CD14结合,血浆中的这个大复合物再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近来发现在单核/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存在钟样受体(TLR),为跨膜蛋白,其中的TLR4主要识别并结合LPS-CD14复合物。LPS-CD14复合物与TLR实地察看帮扶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社会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

8、精神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4结合以后,相继通过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至IL-1受体相关激酶等一系列效应启动TF基因转录、翻译以及蛋白修饰,最后TF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