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29102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合欢树说课稿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合欢树教材分析: 《合欢树》这篇课文是高一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好亲情”,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生命体验”,以此来体验亲情的美好,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我选择《合欢树》为开课的篇目,是因为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过我,让我自己对生活有了一些积极意义的思考,而我之所以把这堂课的内容定名为“史铁生和《合欢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史铁生的人生际遇和他面对残酷命运的坚强和乐观强烈地震撼过我的心灵。我也希望把这种震撼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这样的一位强者引领,希望他们今后不论遭遇怎样的人生风雨,都能够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
2、,我将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定如下:教学目的:1、走近史铁生,感悟他对生命的理解。2、感受母子之间深深的情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教学重点:史铁生的生活态度和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设计:本课的课时安排是1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是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给学生自主阐发的平台,让学生尽量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找寻相关信息并加以解读,注重的是学生如何与文本沟通、与作者沟通,在对语言品读中挖掘内在的情感蕴藏,从而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问题法课堂教学设计:史铁生和《合欢树》教学目的:1、走近史铁生,感悟他对生命的理解。2、感
3、受母子之间深深的情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教学重点:史铁生的生活态度和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课前准备:1、预习《合欢树》,查找资料,了解史铁生这位作家;仔细研读文本,提出疑问。2、归结学生的疑问,理出集中的问题。33、下发《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两篇散文,让学生走近作者,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点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文坛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也走进他的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力作《合欢树》,去感受他特殊的生命历程和他内心丰盈而深沉的情感。二、走近史铁生.1、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内心的苦痛与煎熬。*史铁生(195
4、1-),生于北京,18岁赴陕西插队。20岁在清平湾插队放牛时,遭遇了暴雨和冰雹,高烧之后出现了腰腿疼痛的症状,住进了医院,而那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在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失魂落魄*“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 ——史铁生*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
5、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2、解放自己的方式中领悟“人活着的意义”这一哲学命题。人不是为活着而活着,更应该有一种精神上
6、的追求,有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3、特别关注《病隙碎笔》,出版之后屡获殊荣.从《病隙碎笔》所获得荣誉中体会这背后的重要人物——他的母亲,引出课文《合欢树》三、课文探究1、课文初探:①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②找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我和母亲生活情形的语段,感受母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我十岁时的母亲:年轻,聪慧,好胜心强,热爱生活。我生病后的母亲:想方设法为我治病;鼓励我好好写作;到处为我借书;顶着雨雪推我去看电影。作品发表后:母亲已不在人世。在对比中展现的母亲形象:慈爱宽厚,坚强执著,甘心为儿子付出,甘心牺牲自我的伟大母亲.作者的情感:抒发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之情。2、深入探究:出示学生
7、预习中存在共性的典型问题:3①文章为什么不以“我的母亲”为题?以“合欢树”为题有什么寓意?作者•合欢树•母亲对于母亲,合欢树寄予了对儿子的深深爱意和殷殷期盼,树成了一段生命过程的见证。对于作者,合欢树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芳泽和恩泽的物化,是母爱的载体。以此为题,更能把母子之间这种深情表达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并且感人至深。②“悲伤也成享受”如何理解?一个人独自在外,没有了母亲的呵护和关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