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梁启超.docx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梁启超.docx

ID:28737736

大小:26.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3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梁启超.docx_第1页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梁启超.docx_第2页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梁启超.docx_第3页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梁启超.docx_第4页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梁启超.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梁启超.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梁启超华夏藏文按:宋定国在《国学纵横》(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中,在对“国学”、“国学大师”概念加以诠释之后,提出并论证了梁启超和陈寅恪是十九世纪中国两位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现将《国学纵横》中论述梁启超乃中国十九世纪上半叶,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的相关文字辑录,以飨读者。内容提要之所以将梁启超视为中国十九世纪上半叶,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除了在学问方面,他确实有涉及“国学”诸多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并有“突出的建树”之外,更在于他的“大师”之德,那种近乎严酷的、敢于不断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迄今难得一见的光明磊落的人格、人品!“国学大师”不

2、是生而俱就的,而是在漫长而艰苦的学术跋涉、求索中,逐渐成就的。称某某为“国学大师”,并非说他的研究和著述,他的言谈举止,他的为人、为文,就完美无缺,就一贯正确,一切都好,浑身发光,毫无瑕疵!不是的,“国学大师”也是人,而且就吃喝拉撒、七情六欲等等人的共性而言,他们和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使就学术研究和著述而言,他们也会出错,也会有闪失;就为人而言,他们也会失足,甚至会犯很大的错误。但是,他们之所以配称“大师”,就在于他们有不同凡响的过人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不论在为人、为文方面,他们都能依据实践和事实的检验,及时不断地发现、认识、纠正自己的错误和闪失,因而是融人品与文品为一体

3、的道德文章者流!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者中,梁启超正是这样的一位人物!梁启超身处多变的时代,自称是一个“流质”之人。所谓“流质”,就是不断变化、流动着的思想品质。通观梁启超的一生,其思想品质,确实一直在伴随时代、时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不断地依据变化着的时代、时势的发展变化,依据实践的检验,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所谓我操我矛以伐我者也”,“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就集中体现出这一点。于是形成其“流质”,即多变的思想品质。因此,可以说,梁启超是在多变的时势下所造就的,一位具有多变思想品质的“国学大师”。——————————我认

4、为“国学大师”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称誉,是一顶很耀眼的桂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佩戴的。现在人们所称道“国学大师”,实际上顶多只是史学家、哲学史家等等而已。这是仅仅就其学问而言。至于就“师德”而言,不少人就更成问题,距“国学大师”就更远了。有人会问:那么,在近一个世纪中,我们到底有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当然有。2006年6月1日,由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网联合主办,中国台湾网协办的“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揭晓。评选活动自4月12日启动,通过网络、邮寄、短信等方式,共收到来自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华人的120多万张选票。从50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十位‘国学大师’”:王国维

5、、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活动主办方表示:对于“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结果,虽然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都表示网民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相信网民的投票结果。然而,我却认为,由于网民的文化阅历,尤其是对于“国学”及“国学大师”认知上的差异等等,而在学富五车的学者中上网的人有限,参与该项活动的则更加有限,所以,对于这样的“活动”及其“评选结果”之局限性理应看到。但是,该项活动在网友中所引发的对“什么是国学”、“谁配称国学大师”的争论,其意义却不可低估。我不想就上述十人是否配称“国学大师”,逐一点评,但据自己的理解,“国学

6、大师”的评选在“学”与“师”两个方面当有更严格的标准,而依照这样的标准,上述名单中的某些人,单就“大师”之德而言,就远远不配。但对于其中的梁启超和陈寅恪而言,“国学大师”的桂冠,则是当之无愧的。梁启超当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之“国学大师”,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国学大师”,则首属陈寅恪。让我们先看看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即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饮冰室合集·饮冰室文集之十一》,中华书局1989年版),17岁中举。后师从康有为(1858-1927年),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

7、传家。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后来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1848-1905年)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制造舆论,成为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领袖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曾一度与孙中山(1866-1925年)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受到一定影响,但在基本主张上却相左,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