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旅游发展论文关于旅游业发展论文:增城市旅游发展对策与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旅游发展论文关于旅游业发展论文:增城市旅游发展的对策与研究[摘 要]增城市地处广州的环城游憩带,随着周末度假旅游市场的兴旺,增城旅游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增城面临着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对旅游业依赖过重、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在简要介绍增城市旅游业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增城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增城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关键词]增城;旅游发展;对策增城依托广州,毗邻港澳,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是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广深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也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
2、、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一、增城市旅游发展概述长期以来增城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南部的工业为主导,第二产业在增城的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下,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的增城旅游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未受足够重视,且无序缓慢的发展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给增城带来的一系列环境与资源破坏问题,旅游业以其独特的“生态经济效益驱动”.---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重视。增城市立足于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以工业经济发展反哺生态文化旅游,以生态文化旅游促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实施了三大主体功能区,在南
3、部形成制造业产业圈,中部规划成都市生活圈,在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利用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来打造增城“荔乡仙境生态健康游”品牌[1]。与此同时,增城市按照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规划,实施全区域公园化发展战略,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一江”(增江)、“两道”(凤凰城至白水寨,鹤之洲至湖心岛的两条景观大道)、“三游”(南部工业游、中部文化旅游、北部生态旅游)、“六大核心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湖心岛旅游风景区、小楼人家旅游景区、何仙姑旅游景区、鹤之洲旅游景区)的大旅游格局[2]。二、增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一)增城旅游发展取得的成绩1.旅游发展迅速,促进了增城整体
4、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区交通和环境质量的明显下降,以回归大自然为主要特征的短期生态健身旅游成了广州市民的最爱。增城作为珠三角地区城市群中难得的一块“绿洲”,自然成为了城市民居度假、短途旅游的首选地之一。增城市抓住了城市居民短途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业收入增长迅速(如表1),促进了增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进步。.--- 2.旅游扶贫作用明显,带动增城北部山区经济的发展。增城北部大部分都是山区,经济发展相对南部较慢。近年来增城市确立了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地位,努力营造乡村旅游发展大环境,探索出了一条以旅游业发展促进解决“
5、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了北部地区逐步实现“绿色崛起”。增城将乡村生态旅游与都市农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促进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尤其是在北部山区,大量当地居民通过经营饮食、蔬菜、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旅游服务行业,提高了收入水平。2008年增城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920元,同比增长19.57%,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3],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实现了以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的。3.吸收富余劳动力,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城市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带动了增城经济尤其是北部山区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
6、力的就业。据统计,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从业人员中有80%以上是当地农民;正果聚龙庄旅游度假村招收的员工中,当地农民就占一半以上;小楼人家景区目前已吸纳附近400多名农民从事服务行业,20多家农副产品销售店、农家旅馆、农家美食落户东西境老街,村民的自发销售农副产品的档口已发展到80多个,景区每日游客达到500多人次,增城菜心节期间达到2000多人次[4]。由此可见,增城市旅游业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4.调整经济结构,平衡增城区内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增城市努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目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7、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形势下,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遏制经济急速下滑、保持经济增长、调整增城经济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增城区域内部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长期存在,增城市60%的经济总量都集中在南部新塘,而北部的山区镇派潭、小楼、正果经济增长速度缓慢。通过三大主体功能分区规划,增城北部生态旅游迅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崛起,并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逐步缩小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并为增城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后发优势。5.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较为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增城而言,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