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72427
大小:7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9
《方剂主治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二、历代主要代表著作及其意义1、秦汉: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书。 (2)《黄帝内经》,论述了治则、治法、组方原则和配伍宜忌等,并记载了13首方剂,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3)《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2、晋唐: (1)《肘后备急方》(晋·葛洪),载方验、便、廉,反映晋以前民间疗法的成就。(2)《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孙思邈)。 (3)《外台秘要》(唐·王焘),所选之方均注明出处。上二书均为集唐以前方剂大成之著。3、
2、宋: (1)《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圣济总录》(载方2万),集宋以前方剂之大成;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近8百),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中成药典; (3)《小儿药证直诀》(钱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济生方》(严用和)等所载之方注重实用,反映了当时的医学成就。 4、金元:《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成无己),第一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5、明清: (1)《普济方》(明·朱橚),我国古代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61739方); (2)《医方考》(明·吴昆)、《医方集解》(清·汪昂)、《古今
3、名医方论》(清·罗美),均为著名的方论专著; (3)《新方八阵》(明·张景岳)、《祖方》(清·张路玉)、《伤寒类方》(清·徐洄溪)等,采取不同分类法对方剂进行归类。 (4)《汤头歌诀》(清·汪昂),易读易记,为初学者启蒙必读医书,流传甚广。总 论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治法来源于方剂;(2)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3)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2、常用的治法: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常用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体现各法的代表方剂如下: (1)汗法——解表剂
4、 (2)和法——和解剂(3)下法——泻下剂 (4)消法——行气、活血祛瘀、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剂等(5)吐法——涌吐剂(6)清法——清热剂(7)温法——温里剂(8)补法——补益剂 二、方剂的分类1、“七方”说 始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重)。 2、“十剂”说 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原是按功用对药物进行归类,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宋·.---赵佶《圣济经》将其演化成十剂,为后人以治法分类方剂了理论基础。 3、按主治分类 (1)病证:《五十二病方》、《太平圣惠方》、
5、《普济方》、《医方考》、《证治准绳·类方》、《兰台轨范》等。(2)临床分科:《妇人婴儿方》等。 (3)脏腑:《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 4、按治法分类 《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等。 5、按主方分类 《祖剂》、《张氏医通》等。 6、综合分类法 《医方集解》、《成方切用》、《成方便读》、《方剂学》等。 三、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
6、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组成变化:(1)药味加减的变化 (2)药量加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①不宜久
7、煎;②温覆;③微汗为佳;④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⑤若表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或吐泻失水者,禁用。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开表发汗之峻剂,非表实无汗者禁用。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亦治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者。九味羌活汤[主治]风寒湿邪在表兼里热证。恶寒发热,头痛肢楚,无汗,口苦微渴,苔白或黄,脉浮加味香苏散[主治]风寒湿邪在表兼气滞证(四时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8、身体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小青龙汤[主治]风寒束表,寒饮伏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舌苔白滑,脉浮。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发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表热重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入里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