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65196
大小:80.0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9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题目: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分校: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2014年12月1日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姓名内容摘要:在《红楼梦》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子很多,薛宝钗的形象是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几个女子形象之一。但我认为最难懂的是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淑女形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形象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她天资聪慧、孝顺体贴、豁达宽厚、博学宏览;但她毕竟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礼教的毒害,所以又有陈腐的、令人窒息的性格因素,她趋炎附势、城府很深、冷酷无情。本文通过对薛宝钗美丑两个方面形象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文学典型作出较为客观的
2、评价。关键词:博学 奉承 世故 城府很深 趋炎附势中图分类号:I207.411目录1宝钗形象中美好、健康的一面……………………………………11.1宝钗的“动人”………………………………………………11.2宝钗的孝顺体贴………………………………………………31.3宝钗的宽厚豁达………………………………………………42宝钗形象中陈腐、窒息一面………………………………………42.1宝钗的奉承世故………………………………………………42.2宝钗的心机……………………………………………………52.3宝钗的“无情”………………………………………………63宝钗性格形成的原因参考文献……………………
3、………………………………………9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像的创新性。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
4、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薛宝钗出身于金陵四大世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母亲是金陵王家的小姐,外公曾主管皇家外事贸易,舅舅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做到九省都检点,是朝中拥有军权的人物,姨妈是荣府贾政的夫人。所以薛家是商人与官宦的结合,既有注重实利的商人市侩气,又有崇尚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的倾向。虽然薛家也曾依靠皇权,是个具有特权的红顶皇商,做过较好经营,跻身金陵四大家族之列。但父亲早逝,兄长薛蟠又是个没有出息的酒色流氓,于是家道衰败,特别是薛蟠打死人要逃脱法网,就不能不依仗贾家王家的政治势力了。正因为薛宝钗出身的家庭十分复杂,所以造就了她性格的多侧面性和复杂性。《红楼
5、梦》的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写出了宝钗形象的复杂性,她有优点,也有缺点,她的形象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作者既写了她的孝顺、体贴、豁达宽厚、博学多才且有理财治家的本领等,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写出了她的弱点,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太深,使她无法摆脱这沉重的约束,于是她趋炎附势、城府很深、冷酷无情。下面就谈一谈宝钗形象上的一些特点。1宝钗形象中美好、健康的一面1.1宝钗的“动人”《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黛玉的美是一种感性而诗意的存在,宝钗的美则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宝钗无疑是最难
6、定性的一个,人们无法简单的将她划入“好人”或“坏人”的行列。她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从“人”的角度讲,她遵从着她认可的道德、信念、理想,与时俯仰地活着。从艺术魅力上说,她性格的多面性引起了从未停止的争论,成为文学史上“反角正写”的经典。从思想意义上看,宝钗的形象对作品主题的表现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宝钗动人的一面代表着封建礼教“温情”、“美好”的表象,是极具诱惑力的。但读者可以通过宝玉对她由昵而敬之到弃之而去的过程,领悟到了所谓世俗理想的本质,在令人目眩神迷的表象背后,竟是如此的庸俗和冷酷。《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节。占花名儿抽签时,黛玉抽得一支“风
7、露清愁”的芙蓉花签,芙蓉花也即莲花。宝钗掣得的是牡丹花签,诗云:“任是无情也动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种花来分别比喻两人呢?我们可以从宋代周敦颐所写的影响深远的《爱莲说》中找到答案:“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正契合了作者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宝钗代表着那个时代备受推崇的“美德”,她的广受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