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98468
大小:54.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科学地指导语感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学地指导语感训练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牛的语感?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了一点尝试。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牛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1、听说结合,感受语言魅力,培养语感。“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
2、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2、读写结合,培养语感。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白遍,其义自见
3、”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牛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学牛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加上自己的理解、看法及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必要的练笔,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3、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
4、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屮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二、在语文实践屮领悟、分析,培养语感由于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把握,使主体的“神”与客休的“神”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
5、读精思,分析琢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之,则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牛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三、对积累的语文素材吸收、加工、运用,培养语感这是培养语感的高级层次。积累如吸气,运用如吐气,只有吸够了气,才能吐岀气。因此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的知识來获得,除此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联系口己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鉴赏,能够惬意地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情
6、感。这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需要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沟通,需要学生与作者在心灵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会领会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能抒发读完文本后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反复训练与内化,学生的语感能力才会发牛质的飞跃,学牛才会对语言敏感。四、情感共鸣阅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诗文,课后都安排有表情地朗读的练习,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它来作语
7、感训练的材料。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使形象与感情融合,读出气势、韵味,乃至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学生的表情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为,表情朗读,须能深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双向移情活动,把自我转化为课文人物,与其同爱恨,再把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我的思想感情。五、生活补充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越见深切。因为,感受力包括“物感
8、”和语感,“物感”是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会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理解能力。如果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也可以采用间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