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分析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

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分析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

ID:28248153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分析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_第1页
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分析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_第2页
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分析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_第3页
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分析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分析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分析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打工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表现,但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现状仍旧面临着诸多困境,实现教育平等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另外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对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影响。木文将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出发,探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新思路。关键词:社会分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一、流动儿童受教育现状(一)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是影响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的关键,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流动儿童在城市就学问题开始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开始出台相应的政

2、策来解决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的受教育问题。1.义务教育阶段从1996年《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强调“流入地政府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责任,提出在城市全日制中小学借读为主要就学方式,并允许以多种办学形式兴办打工子弟学校”到1998年《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着重增加了对流出地政府严格控制农民工子女外流的规定。国家政策更多的是对流动儿童进行流动控制,以减轻城市教育资源和管理的压力。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山“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城市公立学校接收为主”。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

3、》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法律层面的规定,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纳入城市教育发展规划。国家政策真正进入保障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阶段。2.高中教育阶段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稳妥的解决随迁子女的升学工作。流动儿童高中的教育问题开始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各地政府也针对不冋的教育现状和多方利益的考虑,因地制宜地出台了具体执行方案。(二)流动儿童受教育现状1.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当前国家对于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政策规定,但由于受到公共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流动儿童在公立学

4、校就读条件苛刻等因素制约,在义务教育层次依旧没有实现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流动儿童仍旧多数在自办工农子弟中小学校就读。大部分自办工农子弟中小学生活和学习条件十分恶劣,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管理混乱,教师数量少II水平较差。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面临着学校生活环境差、教学质量差、学生成缋差等多重困境。2.高中教育阶段在流动儿童高中受教育阶段,由于高考户籍制度的严格控制以及自主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制度制约,只冇极少数的流动儿童家长冇足够的经济基础,能够在城市中缴纳高昂的借读费用,让其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而大部分农民工父母则选择让子女冋家乡就读。但很多初中流动

5、儿童由于无法割舍城市生活、教育环境的变化和中高考的压力,初中毕业后便进入流动大军。流动儿童逐渐成为城市边缘儿童,对其心理塑造、自我认同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另外,虽然政府己经出台相关政策要求逐步实现异地中考和异地高考,但仍旧面临着政策标准过于苛刻以至于流动儿童难以满足条件、政策实施过程不公以及政策效果小明显等问题。二、社会分层和流动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分析在封闭型社会,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先赋性因素”决定的,而在当今的开放型社会,“后致性因素”即通过后天努力奋斗则成为促进社会流动的主要规则。对于处于社会下层的农民工和流动儿童来说,教育无疑是其实现阶

6、层流动最容易II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当前中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平以及流动儿童自身社会下层的地位使其实现平等的教育仍旧十分困难。2我国实行城乡二元治理模式,户籍制度仍旧是我国进行人U管理的重要制度模式。但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城乡二元结构遭受着严重冲击。但城市和农村、本地人和打工者之间的户籍鸿沟,仍旧是传统社会分层的表现。它将农民工及其子女隔绝在城市人U所能享有的教育、社保、医疗等公共资源之外。户籍制度成为决定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先赋性因素”,成为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中难以跨越的障碍。虽然异地中高考政策试图改变当前流动儿童在初中后的教育困境,

7、但苏过高的准入标准仍旧划分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于贫困家庭流动儿童来说,其仍旧无法通过受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向上的阶层流动,他们仍旧会逐渐转化为城市的劳动力资源,成为第二代农民工。另外,由于农民工家庭处于社会阶层的底端,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条件而11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和关注度有所缺失,这都是造成流动儿童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流动儿童无法通过“后致性因素”来实现向上的阶层流动。三、结论解决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需要借助社区或者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程度,提供更加优质的受教育环境和资源,从而保证流动儿童实现阶层流动“

8、后致性因素”的完善。并持续加强对于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流动儿童进入城市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读书的机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