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与出土古文字.doc

《说文》与出土古文字.doc

ID:28192782

大小:30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说文》与出土古文字.doc_第1页
《说文》与出土古文字.doc_第2页
《说文》与出土古文字.doc_第3页
《说文》与出土古文字.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说文》与出土古文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说文》与出土古文字《说文》不但保存了大量早于隶书的古汉字字形,而且还把这样一些单字以及关于字义、字形结构和字的用法的古说保存了下来,这些单字从不见于其他传世古书(不包括抄袭、引用《说文》的书),但是卻见于出土的古文字资料。这些古说既不见于其他传世古书,也不能在这些古书中得到印证,但是卻跟出土的古文字资料相合。这既说明《说文》对出土古文字的研究的重要性实际上超出了一般人的估计,同时也说明只有通过出土古文字才能比较充分地认识《说文》的巨大价值。此外,根据出土古文字选可以纠正《说文》篆形和说解的不少错误(有些是传抄刊刻过程中形成的错误)。因此研究古文字的人固然绝对离不开《说

2、文》,研究《说文》的人也同样离不开出土古文字。关于根据《说文》裏的古汉字字形考释出土古文字以及利用出土古文字纠正《说文》错误的问题,在有关著作裏谈得比较多。在这篇短文裏只准备举一些上面所说的那种单字和古说的实例,希望能使一般读者对《说文》跟出土古文字之间密不可分的关係增加一些理解。先举单字的例子。《说文·七上·多部》:“■,厚脣儿。〖FJJ〗从〖FJF〗多,〖FJJ〗从〖FJF〗尚。”此字不见于古书,而见于西周铜器周■壶(壶铭见《金文总集》5766、5767。“■”字见《金文编》1137号,“尚”旁省“口”)。孙诒让在《古籀拾遗》卷中“周壶”条中指出:“■不见于经典

3、,惟此壶有其文,亦足徵金刻之有■(裨)于小学也。”(《古籀拾遗·古籀餘论》23页,中华书局,1989)《三下·卜部》:“■,卜问也。〖FJJ〗从〖FJF〗卜,召声。”此字不见于古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疑此即後世‘杯珓’字,後人所增”,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袭用其说。但是在七十年代晚期出土的周原甲骨卜辞裏卻屡见“■”字:■曰:並囱克■。H11∶6(摹本见陈全方《周原与周文化》图版7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此片与残存“□囟克事”四字的H11∶32可缀合,参看陈书123页。H11∶6的“■”字一般释为“事”,似误。疑此字即史颂篮俸字右旁,在此辞中似当读为“续”

4、)■曰子(?)〓H11.5(同上68页)■曰母(毋?)H31∶4(同上64页)■〓H11∶43(同上90页)其义当与《说文》所说相同或相近。段、朱等人疑“■”为後起之字,是错误的(参看李学勤《续论西周甲骨》,《人文杂誌》1986年1期70页)。《五上·豆部》:“■,豆属。〖FJJ〗从〖FJF〗豆,■(篆作)声。”此字不见于古书。严可均《说文校议》认为《孟子·告子下》孙奭疏引《说文》“棬,屈木盂也”,即此字说解。严章福《说文校议议》申其说,谓“《说文》无‘棬’字……疑旧本‘■’下作‘屈木盂也’。蓋疏谓‘■’即‘桮棬’字,故引之以释‘棬’耳。字体依经,字义遵许,前人往往有此

5、”。此说根据不足,而且棬为盂属,其字不应〖FJJ〗从〖FJF〗“豆”。《段注》以此字为《本草》“大豆黄卷”(即乾黄豆芽)之“卷”的专字,引《广韻·阮韻》“■,黄豆也”为证;又由于认为此字所〖FJJ〗从〖FJF〗之“豆”不用本义而用假借义,疑其“盖出汉製”。後人多以段说。《金文编》则由于金文中有“■”字(亦作“■”,是登祭之“登”的专字,古书多借用“烝”字),认为《说文》“■”字即其■体(0765号。《甲骨文编》0611号袭用此说)。最近,林澐教授指出,传世周代铜器上官登为豆形器,铭文自名为(《周金文存》3.167,《金文编》2260号),〖FJJ〗从〖FJF〗“金”“

6、”声,即《说文》“■”字異体(林澐《新版〈金文编〉正文部分释字商权》73.201条,古文字学会1990年会论文。关于当释“”的理由,参阅李家浩《信阳楚简“澮”字及〖FJJ〗从〖FJF〗“”之字》,《中国语言学报》第一期,1983)。他还指出,六十年代出土的哀成叔豆自名为(《金文总集》3104、《金文编》1426),〖FJJ〗从〖FJF〗“皿”〖FJJ〗从〖FJF〗“舟”“”声,也应读为“■”(上引林文137条)。其说可信。《说文》谓“■,豆属”,与《六上·木部》谓“案〓几属”同例。■为豆类器皿,故其字〖FJJ〗从〖FJF〗“豆”。前引其他各家之说皆误。《广韻》训“

7、黄豆”的“■”可以看作《说文》“■”的同形字。《八下·舟部》:“■,船行也。〖FJJ〗从〖FJF〗舟,彡声。”此字不见古书,《玉篇》以为与肜祭之“肜”为一字,信从者颇多,其实是不可信的。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寻舟”之语:乙亥卜,行贞:王其舟于河,亡災。甲骨文合集24609□丑卜,行贞:王其舟于滳,亡災。在八月。同上24608庚申卜:王其舟。小屯南地甲骨2296与,唐兰先生皆释为“寻”,可信。此说近年来已为多数甲骨学者所接受(《甲骨文字集释》1033—1038页)。但唐先生以古席长度往往为一寻说“寻”字〖FJJ〗从〖FJF〗之意,似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