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的糊涂艺术

浅谈幼儿教师的糊涂艺术

ID:27710464

大小:5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浅谈幼儿教师的糊涂艺术_第1页
浅谈幼儿教师的糊涂艺术_第2页
浅谈幼儿教师的糊涂艺术_第3页
浅谈幼儿教师的糊涂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教师的糊涂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幼儿教师的糊涂艺术贺鹏鹏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第二幼儿园718300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十分强调教育的清晰性和程式性,认为只有给幼儿灌输一种确切的、心满意足的答案,才算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其实不然,因为在某些特定场合,对于那些具有模糊性、随意性特征的问题,教师非要给孩子们以明确解释是没有必要的,也不利于幼儿素质的提高;如果此时用糊涂理论的方法,让幼儿通过思考、感悟自行解决,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现在幼儿工作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糊涂艺术”不仅能使教师

2、避免陷入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而且能够给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在幼儿偶尔犯错时“糊涂”幼儿一旦有过错,最怕的是老师的直接点名批评,尤其是对偶尔犯错的小朋友,不能把他们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讲深讲透、分析得头头是道,要知道过犹不及。最好是有意识地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装着不懂,让他们自己去反省、去思考,这样既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乂有利于启发他们的自我教育,激励他们自觉改正错误。一位叫张楠的小朋友,纪律观念很强,从不迟到早退,然而,一天早上不知怎么迟到了。按照惯例,老师肯定会在班上点

3、名批评,但是我却没有批评。活动后,小朋友们当着张楠的面议论老师不公平,结果张楠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很内疚地说「'老师,我……你忘记批评我了。”这时我平心静气地说:“哦,我忘了,因为在老师的记忆里,你是从来不会迟到的。”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故意装着自己忘了,让孩子们去议论,去自我教育、自我改正,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二、在解答孩子问题时“糊涂”幼儿时期的孩子思维活跃,善于提问题,常常要找老师寻求正确的答案。但有些问题对小朋友的知识水平而言是很难解释清起的,此时不妨“糊涂”一下。有位叫王树的

4、孩子看到天上的鸟儿在飞时就问我:“老师,小鸟会在天上飞,我怎么不会飞?”冋答这个问题要牵扯到人的结构、重力、浮力等诸多知识,对幼儿来说教师如果从纯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故意装作“糊涂”转移问题:“你不会在天上飞,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天上飞呢?天上除了鸟飞之外,还有什么在飞呢?”王树想了想回答:“老师,飞机会在天上飞。”我说:“非常好,飞机会在天上飞,那么你坐飞机上不就可以在天上飞了吗?”王树满意地点了点头。通过这种“糊涂”的方法,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扩展

5、了孩子的思维空间。三、在处理幼儿矛盾吋“糊涂”小朋友之间相处,矛盾在所难免,其中很少有大是大非的问题,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当你冥思苦想寻找解决幼儿矛盾的方法时,却发现他们自己又和好如初了。所以对于那些很难说明是非,又不致于影响大局的矛盾,完全可以运用“糊涂艺术”去处理。有一次,两个小朋友跑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刘晓伟和张晓梦打起来了。”我说:“你们两个快把他们拉开!”随后我走到玻璃窗前注视外面事情的发展,只见二人飞快地跑岀去,边跑边喊:“老师说了,不让你们两个打了。”他们站在刘晓伟和张晓梦中间,把

6、他们拉开,从而制止了打架。这吋办公室的同事问:“孩子打架,你怎么不出去?”我说:“我知道这两位同学平吋很好,肯定是在玩耍吋有点小矛盾,如果我出去,他们就会互相指责,再追究谁是谁非,还可能伤及二人的感情,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我就派两个小朋友前去拉架,而我站在玻璃窗前注意看事态的发展,如果实在拉不开了,我再去也不迟。”正说着上课铃响了,我装作糊涂,好象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走进教室,讲起课来,全班孩子包括刘晓伟和张晓梦也好像没发生任何事情,认真听课,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四、在给后进生奖励吋“糊涂”在实施奖励

7、中,大多老师习惯于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幼儿奖励,这是必要的,但相对来说,对后进生则视而不见,他们被惩罚得多,而得到的奖励微乎其微,这使得后进生越来越后进。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切不可对后进生的缺点斤斤计较、看得一清二楚,而要模糊一些、糊涂一点,对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则要看得非常清起,哪怕只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及吋予以鼓励,这样会极大地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应对批评的6条经验1•学到经验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不好的,只要你能从中学到帮助我们走向成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的经验。无论对你的一个批评是如何刻骨铭心,总是有

8、一个宝贵的经验隐藏在里面,你要学会发现它。2.不必反唇相讥很多吋候,当一个人向你说了负面的话语,或是对你的态度不友好吋,他们是有意想得到你的冋应。如果你冋应了,那就正中对方下怀。3.为他人着想这话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我们在面临矛盾时确实容易出现盲点。这时我们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自己说过的话是否伤害了他人的感受?对他人的理解可以给你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让你恢复理智,也许还可以让己对对方生岀同情心。4.最坏的结果是什么问自己两个问题:“如果我不回敬对方,最坏的结果会是怎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