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的心理学分析

“诗可以怨”的心理学分析

ID:27708418

大小:7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4

“诗可以怨”的心理学分析_第1页
“诗可以怨”的心理学分析_第2页
“诗可以怨”的心理学分析_第3页
“诗可以怨”的心理学分析_第4页
“诗可以怨”的心理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可以怨”的心理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可以怨”的心理学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新的心理学成果和相关历史资料,从作者创作方面对“诗可以怨”这一过程进行新的论证。悲愤情绪下的心理“动机”促使作者产生创作动机并保持清醒的心理状态,引导作者“悲愤作诗”。悲愤情绪比欢快情绪更能引起大脑皮质的觉醒,悲愤题材作品的审美感受超过欢快题材,悲愤更能作出好诗。关键词:诗可以怨心理学悲愤动机孔子“兴观群怨”说屮的“诗可以怨”对屮国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到“怨亦不必专指上政”②,“怨”的内涵逐渐丰富。1980年,钱钟书先生在日木早稻田大学做了“诗可以怨”的演讲,从心理学角度对“怨”的传统解释提出了质疑,认为诗人作

2、诗是悲愤使然。后人对这一观点冇赞同冇反对,赞同的人认为其符合中国自古以来“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的情感表达方式。③反对的人认为孔子仁学基础下的“诗可以怨”强调的是悲愤情感中和有度的表达,不同于西方“愤怒出诗人”的诗学理论。④本文以钱钟书的解释为基础,综合后人讨论,从心理学角度继续探讨“诗可以怨”的内涵,并对这一过程所蕴含的心理因素展开具体分析。一、“诗可以怨”的心理过程悲愤情绪与“趋近动机”和“回避动机”皆有关联,“趋近动机”使处于悲愤状态的主体产生创作动机,“回避动机”则促使创作者逃离对自己不利的悲愤状态。所以,创作者才会“悲愤作诗”。第一,悲愤情绪下的创作心理符合心理学上的

3、“动机平衡”理论。人的情绪变化和创作过程都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当创作者处于悲愤心理时,一般会通过写作发泄悲愤。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曾说:“富于创造性的作品大多来源丁•无意识深处,且创作过程一旦形成,写作者就会成为这一心理事件的旁观者。”⑤创作过程无疑具有心理?w特征。通常情况下,悲愤情感会积郁在心里得不到发泄,人们只能寻找突破口来释放这种情感。喜欢创作的人,会把这种情绪状态保持住,然后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使用心理学上的“动机”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悲愤作诗”现象。“动机”是动物行为的基本推动力,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趋近动机”,二是“回避动机”,这两种动机的平衡保证了生命体的自然

4、生长。趋近动机表现为对正性刺激或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靠近,冋避动机则表现为对负性刺激和有害事物的远离和回避。一般认力,人在处于悲伤或愤怒的情绪时主要产生回避动机,但在最新的关于愤怒的动机方向的研宄中,人们却发现愤怒情绪既和回避动机有关联,也和趋近动机有关联,甚至趋近动机比回避动机更具优先性。⑥细读这两种动机的概念,发现对导致动机产生的刺激正负性的判断是由主体来完成,且趋近与回避动机的区分也与主体的当前境遇有关,即“趋近动机不仅指趋近新的积极刺激,也包括保留和维持现有的积极刺激;回避动机不仅包括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刺激的防御,也包括逃离和纠正当前的消极刺激。”⑦如果艺术家或创作主体正处于悲

5、伤或愤怒的状态中,于趋近动机,“想要写作”的想法是“趋近积极刺激”,悲伤或愤怒的状态则成为有利于写作的必须“保留和维持的现有积极刺激”。当主体进入写作状态后,“把作品写完”又成了需要趋近的新的积极刺激,写作状态下的心理环境则成了“现有的积极刺激”,这些刺激保证了写作的开始和完成。第二,悲伤或愤怒的状态和心痛的身体反应激起了创作者“回避动机”的产生,悲愤状态对主体来说是不利的,这一状态会对生理或心理造成损害,所以是必须要走出来的“当前的消极刺激”,回避动机促使处在悲愤状态的主体通过写作将悲愤的情绪抒发。在这两种核心动机的推动下,悲愤的主体通过写作重新恢复了平衡状态。如刘勰在《文心雕

6、龙?明诗》篇中所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⑧人在处于悲愤状态时,首先想到的是排遣这种情绪情感,这也是之前的心理学研究屮一直将悲愤情绪与回避动机首先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当然,“悲愤作诗”的情况基于写作者自身的喜好和愿望,如果是不喜欢写作的人正处于悲伤或愤怒的状态,“去写作”的想法肯定不会产生,更不会成为其积极刺激和趋近动机。对于回避动机,任何人处在悲伤或愤怒的状态时都会想办法去发泄这种情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有的发泄方式,到最后这种不利的情绪都会抒发。只是对于喜爱写作的人,处在悲愤状态时,“趋近动机”促使作者“想要写作”,“回避动机”则促使作者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

7、(写作)去发池悲伤和愤怒的情绪。总之,由动机引导的悲愤情绪下文学创作的心理变化,符合“情感经历一一情感遇挫一一悲痛愤怒一一写作排遣”的顺序,也符合“诗可以怨”的情感表达。二“悲愤比欢快更能作出诗”的作者心理大脑边缘系统既与情绪的发生调解有关,乂与创作动机的产生和创作中的意识状态有关。情绪与边缘系统的关联越密切,就越能刺激创作动机的产生和创作中的意识状态。悲愤情绪下人脑皮质的觉醒比欢快情绪更剧烈,因此对创作者来讲,悲愤比欢快更能做出诗来,悲愤状态下创作出的作品也更细致和感人。首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