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70615
大小:6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5
《包世臣《答三子问》中察拟观的审美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包世臣《答三子问》中察拟观的审美价值【摘要】包世臣一生致力于帖学,对摹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其察拟观包括“熟”“悟”“广”三个方面的内蕴。“熟”是指对所摹碑帖内容熟悉,继而再对其技法深入熟悉,以达到运书自如,形似神似的效果•,“悟”即顿悟,触类旁通,创作出好的作品要以悟为主,心领祌悟,集各家所长为己有;“广”要求临帖遍学诸家,达到将各书家笔法体势纯熟运用的境界,书写时方可触手尽变。学书经历了这三方谢,行书方能挥洒自如,自在吞吐,书写出万般妙态。【关键词】包世臣;察拟;熟;悟;广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70-03清代初期,书法理论沿着帖学的
2、路子,不断完善深化书法的传统观念。包世臣,学书三十载,书学思想见解独到,颇为艺林推崇。其所著《答三子问》,通过对三弟子提出的有关察拟问题的解疑,集中表现了包世臣学书过程中的察拟思想,使我们更能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包氏渊博的学识。尽管包世臣的书法创作并没有达到一流水准,但他在书学理论上的主张和贡献却影响了当时乃至其后的书法风气,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答三子问》屮所说的“察”与“拟”,出自“察之尚精,拟之贵似。”[1]包氏在答震伯问中也提到“拟与察皆形质中事”,书写既要从外形上观察,也要从外形上去摹拟。“能以是(曲直)察,则近于精矣。”[2]意思是说,要能观察出古帖中的曲直来,才算观察得精确。“始
3、如选药立方,终如集腋成裘。”意谓必须寻个明白,才能了解作者的木意。一、包世臣察拟观之“熟”学书要先熟其文,再熟其技,先生后熟,继而熟后生。由对字帖的生疏到不断临摹,逐渐掌握规则法度,进入到熟练的境地,然后追求熟之后的生。这里的“生”亦谓“拙”“古拙”,书写时实寓一种趋远之心,但是出笔好像不经意,很平淡。当对字帖熟悉到一定程度后,书法家往往追求“古拙”的境地,使作品不随世俗,新意时出。在书写中对笔法规律的过度熟练,易使笔致在习惯性游走中失去其内在的节奏韵律,失去内心的依据和思想,信手挥洒,看似流畅,却成了一种习惯性动作,一种习气,缺少变化,显得平庸俗气。熟后求生,既是以生破熟,也是以生破俗。首先
4、要熟其“文”。“熟”是在“察”的基础上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的境界。包世臣的“察”指的是在临摹之前要先读帖。这里的“读”,实际上就是观察,观察是仿写的前提。“唯草书至难,先以前法习永师《千文》,次征西《月仪》二帖,宜遍熟其文,乃纵临张伯英、二王,以及伯高残本《千文》,务以‘不真而点画狼藉’一语为宗,则拟之道得也。”[3]包世臣虽未在文中提及更深层次的“熟”,却开导人们走向进一步发掘探索的道路。启功先生曾对此做过明确阐述,他说:“书写的人须先熟悉了单个字中笔画的切实轨道,再习各笔画间的距离等各项关系,接着用不同姿态的点画在他们的骨架上加肉。”[4]这就要求学书者提高观察能力,对字帖完全熟悉,做到观帖之
5、后能默记于心。如果察之不精而徒加绘描,则愈求似而愈不似。要注意点画的穿插位置,做到手摹其形而心宂其理,心手并用,才能快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其次要熟其“技”。“技成于熟,业成于精”永远是鞭策人们奋发的座右铭。因此,书史上有不计其数的人钻坚仰高,忘其疲劳,仄不暇食,在铁砚磨穿中求一“熟”字!包氏对“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约以百过,意体皆熟,乃离本展大加倍,尽己力以取其回锋抽掣、盘纡环结之巧,又时时闭目凝祌,将所习之字,收小如蝇头,放大如榜署以验之,皆如在睹,乃为真熟。”[5]此语意在告诉世人,凡事皆有一个“生”的过程,只有不断观察、逐渐熟悉,XT能领会其中的意趣。“熟”则得其巧、得其变化、得其自
6、然。“熟”指书法笔墨技巧的能力表达程度。“熟”则得其变化,“熟”也有不同层次的区分。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指出,“‘熟’有精粗深浅之别,烂熟和圆熟之分。法度烂熟似臻于完美,实则罄其所有;圆熟则生化境,触乎能变,达到一种超妙的境地。”[6]真正的熟,乃是精熟、圆熟,是熟外求生、以生为熟。生与熟不仅指导书法创作实践,也是检验评判书法家及其作品的一个审美标准。书法艺术贵为一个“熟”字,书法家向来将其奉为要旨。明代汤临初在《书旨》中提到,学书都是从生涩到熟悉的,也有熟练到一定程度追求生疏的。开始书写生涩是因为自己功力不够,待功力深厚了再追求古拙便不同于世俗,亦可创作出新的意味。“生”与“熟”相反相对,
7、又相辅相成,但是“生”也有不同层次的含义。所谓生疏、生涩、不顺手,这是初学书法的“生”。这里与“熟”相对的,当指高层次上的含义,即是在“熟”之后,再摆脱别人的框架,不浮沉于流俗,在自己笔下“生发”出新的意态理趣和新的祌采书风,从而使生与熟达到统一。“生一熟一生”,此等模式正昭示出书艺之境地,即从低层次迈向高层次,乃至佳境。因此“生”“熟”是高层面上的论题。如能从高层去观察,每每可以融会贯通,了然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