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历届考试真题大集合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历届考试真题大集合

ID:27467616

大小:59.5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04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历届考试真题大集合_第1页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历届考试真题大集合_第2页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历届考试真题大集合_第3页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历届考试真题大集合_第4页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历届考试真题大集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历届考试真题大集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课文笔记部分(诗歌古文)《摽有梅》《硕人》《苕之华》1.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是诗歌总集,收入西周至春秋诗歌305首又名“诗”或者“诗三百”汉儒尊其为经典,故称“诗经”风:诸侯国民歌,十五国风,160篇雅:《大雅》《小雅》,周京畿地区民歌,105篇颂:《鲁颂》《周颂》《商颂》,王室宗庙祭祀用歌辞,40篇艺术手法:赋、比、兴语言特点:四言为主,节奏简洁明快,风格淳朴自然版本:齐诗,鲁诗,韩诗,毛诗(现流传版本)为诗经作注: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宋代朱熹《诗集传》,清代马瑞晨《毛诗传笺通释》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中庸》《大学》《论语》《孟子》2.重

2、点字词摽有梅摽有梅:落下,读biào;倾筐暨之:取,读jì硕人衣襟褧(jiong,第三声)衣:防御风尘的披风;说于农郊:通“税”,舍,停息;庶人有朅:勇武健壮的样子苕之华牂羊坟首:大的样子;鲜可以饱:动词,吃饱3.记忆句段: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私,古代女子称姊妹之夫为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4.分析问答:1《摽有梅》如何刻画女主人公的心情变化的?答:《摽有梅》采用循序渐进的写作手法。三章重唱,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首章“迨其吉兮”,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

3、;到最后一章“迨其谓之”则真情毕露,迫不及待了妄想ぃ颓废

4、tushiner创意社出品22《苕之华》的主题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表达这一主题的?答:(1)这是一首感慨荒年饥馑,民不聊生的诗。(2)先是以苕华的生机勃勃起兴,以此反衬民不聊生的景象,感物之盛而叹人之衰。其次,诗人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荒年的惨状,“举一羊而陆物之萧萧可知,举一鱼而水物之凋耗可想”。《少司命》1.文学常识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5篇评价:如果说《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话,那么屈原开创并以其为代表的楚辞奠定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课文相关:少司

5、命是一位温柔的女神,作品从巫的角度描写了他和少司命奇特的遭逢2.重点字词罗生兮堂下:罗列忽独与余兮目成:很快的样子君谁须兮云之际:须,等待(某人);谁须,等谁竦长剑兮拥幼艾:竦,庄重的举起;幼艾,指美好的儿童3.记忆语段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万民中自然有美好的儿女,你为什么要愁苦呢?)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满庙堂的参加祭祀的人,你却很快的与我眉目传情而心意相通)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世上的悲伤莫过于生生地别离,而快乐莫过于男女始相知之时)《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文学常识认为是东汉后期诗人模仿乐府所作《古诗十九首》内容非常复杂,但其共同特征

6、是都表现了一种抑郁感伤的情调,充满了感时伤世的苦闷和哀愁,非常典型的反映了当时腐败政局下一批知识分子落魄失意的牢骚和不平,以及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从一个侧面真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诗表达了一位思妇对远行的夫君的思恋之情2.重点字词涯:方,方向;且:而且,表示并列;依:依恋;晚:年终,指一年又过去了3.记忆语段妄想ぃ颓废

7、tushiner创意社出品3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走啊走啊,路越走越远,我与你生生的分开)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相互离的越来越远,我因为思恋而变得越来越消瘦,衣服变也宽松了)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被抛弃的思妇不要再述说了,远行的游子

8、你要多吃饭保重身体)4.分析问答1分析主人公情感变化的线索答: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2本诗比兴手法有什么特色?答:比兴手法的应用,点化前人诗句,不仅使诗歌意味蕴藏,而且表现了作者身后的文字素养和纯熟的语言技巧,显示了文人五言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的风貌。例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有无思之道,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否认恋情和热烈的相思。《归园田居(五首其二)》1.文学常识陶渊明,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语言朴素2.重点字词罕人事:指与

9、人交结往来;尘想:与世俗有关的念头;披:拨开(草);日:日益,渐渐地3.记忆语段(全文)4.分析问答作者是如何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的?答:1.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那虚掩的柴门和幽静的居室,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2.以侧面的“动”衬“静”。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来往,不是“人事”;共话桑麻,而不是“杂言”。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