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ID:27236170

大小:62.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_第1页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_第2页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崔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150076)【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337-02【关键词】辩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袞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持久性减低,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稳定功能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一般是不可逆的。慢性肾功能袞竭临床以少尿或无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水肿等为主症,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肾劳”等范畴。现对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肾

2、功能衰竭患者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94岁,平均50.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8年,平均10年,其中病程5年以上者40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6例,慢性肾盂肾炎17例,肾小动脉硬化7例。木虚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标实证分为湿浊证、水气证、血瘀证。血肌酐(Scr)133-707μmol/L>年龄15岁以上者。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肝脏、血液系统疾病者,排除因感染、失水、严重高血压等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辨证治疗2.1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次症:腰部冷

3、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弱。温补脾贤,真武汤加减。若伴阴血虚者,去附子、干姜加巴戟天、仙灵脾以温肾阳;水肿重者,加猪苓、泽泻利尿消肿;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健脾益气;若中阳不振,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或便溏者,加干姜、补骨脂温运中阳。2.2气阴两虚证面色少华,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皮肤干燥,饮水不多,或手足心热,大便稀或干,小便量少色黄,或夜尿清长,舌淡冇齿痕,脉沉细。益气养阴。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参芪地黄汤加减,若心气阴不足,心慌气短者,可加麦冬、五味子、党参、炙甘草以益气养阴;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或制大黄以通腑泄浊;若水肿重者,加大腹皮、篇蓄

4、、瞿麦、黑白二丑以行气利水。2.3肝肾阴虚证证候:头晕头痛,U舌咽干,渴喜冷饮,五心烦热,全身乏力,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无苔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加减。若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头痛眩晕者,加天麻、钩藤以滋阴潜阳;S晴干涩甚者,加枸杞子、菊花以养肝明手足心热甚者,加地骨皮,龟甲以滋阴清热。2.4阴阳两虚证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膝酸腿软,大便稀溏,小便黄赤,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治则温补元阳,补益真阴。方用全鹿丸加减。若伴有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泽泻通利小便,利尿消肿;阴虚重者加山药、牡丹皮、知母、山茱萸、石

5、斛益气养阴。2.5湿浊困阻证纳少腹胀,恶心呕吐,口中有尿气,身重闲倦,腹泻或便秘,面色晦暗,舌苔白腻或腐,脉濡。治则利湿化浊,方药温胆汤。制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2.6湿热内蕴证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心烦,口臭气味异常,大便秘结,尿少而赤、其至全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则清化湿浊、降逆止呕,方用二仁汤加减。若偏中焦湿热者,以藿香左金汤或温胆汤加减;若下焦湿热者,以知柏地黄丸或二妙散加减;或湿热下注,尿频涩痛,淋漓不畅者,可用八正散加减;若人便秘结者,加人黄以通腑泄浊。3讨论中医学虽无慢性肾功能衰竭之称,但从古代医籍的关格、水肿、癃闭、呕吐等证

6、候门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记载。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属脾肾气(阳)虚型占有较大比例,大多夹有湿浊、水气、瘀血等实邪。肾病久治不愈,导致肾气日衰,脏腑虚损,邪毒内蕴,本虚标实为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脾肾虚衰为主,脾失运化,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肾失开阖,气化无权,可表现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邪实方面,湿热、血瘀贯穿始终,浊毒为晚期的特征性病变,水停、外感亦吋有出现。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因而病机错综复杂。慢性肾衰多为本虚标实,虚以脾肾虚损病变为主,兼及他脏;标实可为水湿、湿浊、湿热、血瘀等。标实之间相互夹杂,各有侧重。所以临床上要辨清本虚标实,孰急孰缓,分清主次。本病临床表

7、现以小便短少,甚则无尿,属肾气衰惫,气化无能,关门不利,其病位在肾;表现为恶心、呕吐,属脾胃衰惫,升降失常,病位在脾胃;表现为头晕B眩,手足搐搦,属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病位在肝;表现为心悸,神志昏蒙,属肾病及心,邪陷心包,病位在心。慢性肾衰本虚以肾虚为本,但辨证时应分清虚损的程度。本病早、中、晚期,均具冇正虚,但应辨阳虚、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之各异,偏肾气不足以补益肾气为主;如偏阴损者,则补肾中侧重养阴;偏阳衰者,则补肾之中则重温阳。肾衰终末期,脾肾两虚,阴阳虚损均较明显,则脾肾双补。要注意在正虚的同时,多夹实邪,当辨外感、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