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穷人的科学袁隆平和他的水稻家族

为了穷人的科学袁隆平和他的水稻家族

ID:26901535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为了穷人的科学袁隆平和他的水稻家族_第1页
为了穷人的科学袁隆平和他的水稻家族_第2页
为了穷人的科学袁隆平和他的水稻家族_第3页
为了穷人的科学袁隆平和他的水稻家族_第4页
为了穷人的科学袁隆平和他的水稻家族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了穷人的科学袁隆平和他的水稻家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为了穷人的科学:袁隆平和他的水稻家族孙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宄所这个一辈子与水稻打交道的87岁老人,关注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还要在全球范围内解决人类吃饱肚子的问题从“南优2号”到超级稻,几十年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不断改良。在泱泱稻田里,袁隆平一次又一次创造了人类粮食生产的新高度。仅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2.5亿亩,面积占比57%,产量占比65%。在水稻研究上永不止步的袁隆平,最近又实现了一个“小0标”。其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于2017年10月15口在河北省硅谷农科

2、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袁隆平其人与大多数人的直觉相反,农民模样的袁隆平并不是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孩子。他出生在1930年的北平协和医学院,出生档案上还有林巧稚的签名。袁家家境优良,父亲是东南大学毕业生,母亲是教会学校高材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丙南农学院。毕业后去湖南安江农校担任教师。在那个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灿烂的农学明星是苏联人李森科,他认为环境影响比遗传更重要。最初,根据

3、李森科的理论,袁隆平尝试把西红柿嫁接到土豆上。第一年,他大获成功,土里挖出了土豆,茎上收获了四红柿。然而,到了第二年,把上一年收获的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丙红柿跟普通丙红柿一点区别也没有。土豆丙红柿的故事发生在1960年和1961年,除了土豆丙红柿的实验失败,袁隆平印象最深刻的还有饥饿。1961年春天,因为觉得在湖南搞小麦研究没右前途,搞红薯又意义不大,袁隆平决心去研宄能填饱肚子的水稻。杂交育种的传奇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作物产量的做法,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出身于政治豪门的美国小伙子华莱士发现了杂交玉米的

4、秘密一一杂种玉米的果实硕大又整齐。华莱士和朋友专门成立了公司,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改良玉米种子,仅用了10年,这个公司的业务从北美洲扩展到了欧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创造了华莱士家族的巨大财富。袁隆平下载原图20世纪60年代,利用杂交育种方法,美国的诺曼•博洛格在墨西哥培育了抗倒伏麦穗大的高产小麦。事实上,在博洛格的半矮秆小麦之前,小麦儿乎不需要施肥。这是因为超过了一定限度,施肥越多,小麦的倒伏会越严重,产量越低。但博洛格的“奇迹小麦”长得矮,不易倒伏,启动了施用化肥的现代高产农业的开端。所以,博洛格也被视为第一次

5、作物绿色革命的开创人。197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以奖励他带领人们战胜饥饿,“通过和平的努力恢复战争创伤”。在研究之初,袁隆平曾从田里精选了一棵穗大饱满的稻株,收获了1024颗稻种,把它们种在田里。然而,最优秀的稻株长出的后代居然高高矮矮,没有一株的性状超过前代。这让他想起丫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理论一一杂种的第二代会发生性状分离。那么,精选出的那棵穗大粒多的稻株,应该是一棵天然的杂交水稻。他该做的就是找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与玉米相比,水稻的杂交很网难。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雌花和雄花在植株的不同部

6、位,分离得很清楚,最容易进行杂交。而小麦与水稻是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雌蕊和雄蕊包覆在同一朵花苞屮,要实现杂交,很不容易。博洛格的小麦杂交是利用一把镊子和一个放大镜进行的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博洛格经过20多年、3万多次杂交试验才得到了抗病乂矮秆的“奇迹小麦”。而杂交玉米的办法用到水稻上却不可行,因为水稻不仅花极小,一朵花只结一颗种子,而II花粉也只在极短时间内具有活力。操作上的困难让人们很难用手工杂交的方法来提供大批量的杂交种子以满足大田生产的要求。在当时的国际水稻学界,专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水稻是自花传粉作物,杂

7、交没有优势。即使有优势,也由于无法提供大批量杂交种子,水稻杂种优势还是无法用于大规模水稻生产。但从北京回到湖南后,袁隆平还是决定从那棵穗大粒多的水稻身上寻找杂交水稻的钥匙。三系杂交水稻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开启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1971年11月23H,其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试验田发现一株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此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由袁隆平挂帅。1972年,杂交稻被列为屮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开始:三十余家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

8、该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的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选育不育系二九南1号成功,此为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1973年,在“不育系”、“保持系”的基础上,利用全世界各地的上千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丫百余种具有恢复能力的水稻。至此,袁隆平及其团队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水稻产量也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以上。当年10月,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