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174
大小:2.20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7-07-16
《铜绿微囊藻对罗氏沼虾和大型溞毒性作用的研究_硕士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翻罐日期:20If年‘月/6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t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2、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不保密d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嘻森日期:淞If年6月tbB指导教师签名:k圻日期:z吖《年6月f毛日I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王武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主席陈亚瞿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委员陈再忠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委员张文博上海海洋大学讲师秘书答辩地点生命学院B105答辩日期2011.06.15●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铜绿微囊藻对罗氏沼虾和大型潘毒性作用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越来越多的淡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同时伴随而来的蓝藻水华也已经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用水的安全。微囊藻毒素(Mieroeysfins,MCs)作为蓝藻细胞合成的二级代谢产物,是富营养化水体中因蓝藻爆发而产生的最常见的藻毒素,具有强烈的肝毒性和肿瘤促进作用,尤其在发生微囊藻水华的水体中,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对水生生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枝角类浮游动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的重要环节,在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方面有着至关
4、重要的作用,如果其生长和繁殖受到微囊藻的影响将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正常运转。本文将从枝角类大型潘(Daphniamagna)的生长、繁殖、存活以及种群变化的角度去探讨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作用。作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的生长和发育也会受到微囊藻影响,并可能引起肝胰腺等内部器官的病理变化、导致虾体的氧化损伤等。本文就这一问题,针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对罗氏沼虾存活、生长、组织器官的损伤进行研究。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微囊藻中毒素含量的测定
5、。在实验I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室环境下培养铜绿微囊藻,以其作为实验用藻。依据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谱(HPLC.MS)联用技术在生物毒素检测分析上的优势,结合微囊藻的形态特征,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稳定的HPLC.MS检测MCs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对铜绿微囊藻溶液中含有的微量毒素进行检测。经过检测,确定了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所含微囊藻毒素的主要种类为.MC.LR,且其含量为0.3fmol/cell。在这一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水生动物组织所具有的特点,通过改进得到了一套能够稳定、准确检测组织内MCs的方法,为今后的检测分析工作
6、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为探索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潘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实验将大型滔暴露于浓度为1.5x106,3x106,0.75x107和1.5x107cell/ml的微囊藻溶液中,实验中观察到大型潘摄食铜绿微囊藻的现象,得到96h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潘半致死浓度(LDso)为1.752x107cell/ml,表明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潘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另外还发现,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潘的体长、寿命、产卵数和种群数量都有影响,且抑制作用的大小与微囊藻细胞密度正相关。本文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法研究铜绿微囊藻对罗氏沼虾的毒性影响。将体长10.334
7、-1.44ram的罗氏沼虾幼体暴露于浓度为1×106,5x106,10×106,20x106和30x106ceU/rnl的铜绿微囊藻溶液中,在水温25℃下,发现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溶液对沼虾具有毒害作用,致使沼虾死亡,同时也得到了144和168h的半致死浓度(LD50),分别为36.08x106和Ⅱ■●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8.81x106cell/ml。在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体长为8.1-4-0.58mm的罗氏沼虾,在浓度为2x106,10x106cell/ml的铜绿微囊藻溶液中持
8、续饲养80d,随着时间的延长生长速率变慢,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