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研究

社会分层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研究

ID:26588192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社会分层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研究_第1页
社会分层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研究_第2页
社会分层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研究_第3页
社会分层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研究_第4页
社会分层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分层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分层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研究[摘要]运用社会分层和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进行中观和微观形成机理分析。按照地理空间的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贫困代际传递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贫困代际传递程度呈现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递增的情况。因此,重点加强对牧区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尤其是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中国4/vie  [关键词]社会分层;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民族教育递理论,联系四川藏区

2、的社会实际调查,理论联系客观实际研究其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  对于贫困及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已有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宏观机理、中观机理和微观机理。宏观机理是指国家层面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中观机理是各地区层面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等因素间关联性,微观机理是地理环境、家庭、社区和个人等因素间的运作情况。  胡联,孙永生(2011)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地理环境、个体六个视角,进行贫困形成宏观机理研究成果的全面综述。其中,社会视角的贫困形成机理包括马尔萨斯人口论,戴维斯・莫尔等的社会分层职能理论,权利

3、贫困论(社会排斥),布劳、邓肯的贫困代际传递论等。查理斯・瓦伦丁、海曼罗德曼等一批社会学家提出贫困是由于贫困者所居住的环境恶劣等原因引起;西奥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农民的人力资本低会导致农民的贫困[2]。  贫困形成的中观机理研究表明,贫困主要是在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差,社会不发达的空间地带广泛存在。我国的贫困主要集中在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西部农村又主要是西部民族地区。张蕴萍(2011)认为中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的外部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态环境失衡、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的缺失等;内部因素包括农村人口增长快、家庭负担重、文化

4、程度低、人口素质差、农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低、贫困文化的影响等[3]。孟全省(2011)指出西部农村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区,西部环境、人口与贫困的恶性循环,是西部贫困的形成机理[4]。刘磊磊等(2008)从资源贫困、机会贫困、能力贫困、制度贫困四种类型阐述了新疆边境地区贫困的形成机理[5]。  贫困代际传递形成的微观机理,与其家庭、个人等微观因素更为密切。美国社会学家布劳与邓肯在1967年的《美国职业结构》中提出了布劳―邓肯模型,认为父辈的收入、教育、职业、价值观和财富对贫困代际传递起主导作用,尤其是母亲的收入与教育在贫困代际传递中的重要

5、性。贫困家庭人力资本和营养健康投资低,使儿童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能力弱,而形成贫困代际流动。王奕(2013)认为贫困代际传递原因在于贫困家庭内部存在收入低物质贫困,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与宿命论的贫困文化[6]。祝建华(2016)提出贫困家庭父母的教育水平影响了子女的教育水平,进一步影响子女的就业、职业地位。贫困家庭的父辈和子辈在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都处于劣势,且具有代际传递性[7]。李晓明(2005)、杨阿维(2016)、陈全功(2015)等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代际传递与其他地区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发生主体是少数民族,在自然条件差且比较

6、封闭的环境等不同之处[8]。  综上,贫困与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的研究具有普适性,而具体到某个地区或某个家庭与个人,其形成机理是多维的,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个人和市场等合力对贫困家庭和个人进行干预,精准识别和精准支持贫困代际传递家庭与个人。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形成机理,也是多维而复杂的,需要深入研究该区域精准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一、四川藏区社会分层与贫困代际传递现状(一)四川藏区按照空间与职业进行社会分层,各层的社会经济差距较大  景天魁认为:社会分层是以空间分层为基础的,空间的等级化与隔离往往成为社会阶层分化的一个手段。…

7、…空间分层与社会分层是二位一体的[9]。按照空间分层理论,四川藏区分为城镇和农村,贫困代际传递主要在农村。农村再按空间进行社会分层分为牧区(牧业),如甘孜的石渠县和阿坝的若尔盖县等;农区(农业),如甘孜的康定县和阿坝的汶川县等;半农半牧区(农业兼牧业),如甘孜的白玉县和阿坝的黑水县等。按照职业分层:农区分为从事农业的农民,及非农业的自由职业者和外出务工人员等;牧区分为从事牧业的牧民和外出务工人员等;半农半牧区分为从事农牧业的农民和牧民与外出务工人员等。不同空间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发育、基础设施等差距较大:农区距离县城较近,自然资源较

8、好适合农耕,农区农民从事农业和经商,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都较好;牧区远离县城,地处草场和山谷,单纯从事牧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较差;半农半牧区处于二者之间。这样的差距造成了藏区内部贫困代际传递程度相差较大。  从经济维度出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